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数字福建”步入推广期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29日 点击数:
  “数字福建”工程的启动,促进了福建省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重在应用,重在便民”为原则的“数字福建”工程,起步于2001年,经过数年的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已步入了全省范围的推广阶段。目前,福建省正从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三个方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以应用为中心

  通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福建省直属部门政务网已全部贯通,各个区市(县)政务网横向接入网已建成开通。约4000多个单位在省政务网上进行政务信息交流,30%的党政机关建立了内部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技术改造,在政务网上开通VPN功能,可容纳多达100个虚拟业务专网,满足各个部门建设业务专网的需要,避免各部门重复建网,节省投资和运行经费,实现网络统一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数字福建”在“金”字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金卡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ATM、POS跨行联网通用,全省入网ATM机2099台、POS终端2259台;“金税工程”于2002年6月开通,建成省市、县(区)广域网络节点253个,局域网271个,推行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企业达到12600多户,占全省一般纳税人的40%;“金关工程”在“九五”初步建立电子数据交换(EDI)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金关区联网的综合性应用平台,开始无纸化报关试点,并开展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目前已有数千家进出口企业加入该系统;“金盾工程”全面提升了上至公安部下至基层派出所,以及与边防、交警、消防的纵向、横向网络带宽,并启动建设“全省人口信息服务系统”、“福建省公安综合信息系统”等。这些以应用为中心、围绕提高行政效能的工程,为福建的全民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正如福建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苏增添所说:“两年来,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改造和利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下一步将完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宏观经济管理数据库,努力推进信息共享。”

  据了解,福建省的电子政务工程在完善政务网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无纸化办公,已建成红头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二期),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间红头电子公文流转,实现省直属主要部门间的无纸化办公。

  企业信息化:促进新兴产业形成

  苏增添认为,只有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扩大信息化覆盖面,把信息化转化为生产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数字福建”才会有生命力。基于此,福建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区域性密钥管理中心和CA认证中心,已发证六万张;启动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有三万余家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和网页,占全省工商企业的16.6%。

  据了解,在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基础上,福建将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企业资源管理、计算机系列辅助软件等技术集成应用,重点开展三维数字化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同时将着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和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除了继续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推进省口岸大通关平台、泉州区域性公共电子商务平台、省国际交流综合信息系统和外向型企业国际化多语网络平台外,2004年,福建将重点实施由初级向中级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项目,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到2004年底使近30%的大中型企业达到中级信息化水平,并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汇总和信息系统建设。

  社会信息化:推进服务项目建设

  在社会领域信息化方面,“数字福建”的建设重点是服务百姓生产生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目前,福建省光缆铺设总长度达到107983公里,固话普及率49.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1.8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238.4万户;已建成全省主要骨干网络连通的互联网交互中心,已有电信、吉通、福大三家骨干网接入;以社区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数字鼓楼”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区内三级纵向网联网联通,建成鼓楼区数据信息服务中心、鼓楼区政务信息平台、和市民生活信息服务平台。

  2004年,福建计划启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开发数字电视应用,重点研究开发数字电视编辑、播出系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机顶盒等产品;在公共卫生领域,要争取在全省各中心城市推广同城就诊一卡通,远程医疗站点覆盖全省各县,实现全省医保联网。福州和厦门要开展小额支付一卡通试点工作,数字鼓楼的建设经验和成果要推广到全省,为各设区市开展应用提供示范。同时,将建设好厦门信息港,将厦门作为数字城市的应用示范,为城市信息化提供样板。

  相关链接

  “数字福建”的建设是以福建省为对象包括福建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全过程。它将全省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共享,利用各类信息源,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建设“数字福建”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开发为中心,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政府引导,创造环境,深化改革,鼓励竞争。

  到2005年底,“数字福建”的发展目标是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通信业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7%以上;全省城乡电话用户达10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38%以上;移动电话达到 1000万部,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户400万户;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实现90%行政村通光缆,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50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80%),双向交互式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150万~200万户;互联网用户普及率11%以上,接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lnternet)达400万户以上。

  吸引资金 推进示范工程建设

  在“数字福建”工程的推进中,由省相关领导组成的“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利用滞后,信息市场化程度低,信息化技术人才不足,网络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不够,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具体事项的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统筹、协调、解决,特别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解决资金难题,如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集中资金用于“数字福建”建设的重点项目;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入民间资金投入到信息增值产品、信息终端设备、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的建设上。

  为保证“数字福建”建设沿着科学、健康、有序的道路前进,“数字福建”工程选择了若干领域和专题,开展“数字福建”示范工程建设,以求重点突破,取得经验、总结推广。这些示范工程包括: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及分布式数据库建设示范工程、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信息系统示范工程、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工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数字农业示范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与网络教育示范工程、远程医疗示范工程、社会征信系统示范工程、防灾减灾预警报系统示范工程、数字海洋示范工程、科技信息应用系统示范工程、环境保护信息应用系统示范工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工程、国防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工程、文化信息系统示范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