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中国信息港论坛背景分析及议题简介
作者:武锁宁 来源:搜狐IT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31日 点击数:
  被誉为通信信息业界“财富论坛”的中国信息港论坛7月29—30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通信运营业界、互联网业界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界的领导、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三百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搜狐IT作为本次论坛的首席网络合作伙伴,对论坛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及高层专访。
以下为人民邮电报社总编武锁宁代表组委会作的论坛背景分析及议题简介。

  武锁宁:

  信息港论坛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强调要创建一个高水平的论坛,这几届信息港论坛一直按照吴部长的要求,去年信息港论坛开业晚宴上吴部长再一次强调了这个观念,他说为什么我一直支持信息港论坛,正是因为你们连续几届信息港论坛实现的这样一个办会的风格,所以我们每次信息港都要求安排一个背景报告。在这里我想分三个方面把这次论坛的召开背景和我们这次论坛的选题、议题的考虑向各位代表做一个汇报。

  信息港论坛创立在1999年末,那个时候面对世纪之交,全球通信业都在思考着前一个一百年电信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未来一百年通信业将朝什么方向发展,全球电信业、网络业都开始思考,未来的信息架构就像农业时代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水利条件基础之上,工业时代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交通条件基础之上,未来的信息时代一定要建立在信息的架构基础之上。信息时代的概念从上世纪40年代一个日本专家提出,到70年代托夫勒做出了第三次浪潮的预测,到耐斯比特在90年代描述了十大趋势,但是信息社会为什么还不能变成现实呢?

  实际上在90年代的时候,经过反省,全球开始认识到信息化社会一定要建立在一个信息基础设施之上,这就是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这样一个信息基础设施肯定不是窄带的,而是宽带的,不是电信级的,而应该是一个能够承载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的这样一个网络。所以这个网是什么,我们当时就在思考,应该就是信息,所以我们电信业确实面临着从信息网到信息港的转移,这就是我们第一次信息港论坛的主题。我们叫呼唤港湾。

  信息化的发展也是跌宕起伏,很复杂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间也有泡沫,也有误区,所以在发展中期确实出现了网络经济这样一种状况,尤其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时候,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跨越的比较高,所以造成网络的这种思维空间也确实存在。

  好象一个乞丐后面加一个.com,前面加一个E,马上就黄金滚滚,钱就可以来了,这种情况下导致了网络泡沫,整个网络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对网络2000年前后的这样一种网络泡沫状况调查的基础之上,经过部领导批准,我们确定第二届信息港论坛选择在南海召开,南海是什么典型呢,它就是强调运用,网络很重要,很伟大,但是相对于工业经济、国民经济,它仍然是服从于国民经济,它是一个仆人,是一个伟大的仆人,但是仆人不能代替主人,所以在整个经济中间还是经济增长为主题。这是我们第二届信息港论坛,我们提出了倡导应用。

  第三届信息港论坛是在互联网泡沫最低迷的时候在上海召开的,纳斯达克到2001年末跌到最低点,甚至在1000点上下徘徊,这个时候整个网络界,整个经济界开始出现了一种逆转,大家反过来对信息经济提出疑问,对信息化的前景失去了信心,很多人认为整个互联网,整个经济将走一个L型的走势,在谷底以后将长期在谷底,但是也有业界的人在努力,他们希望迅速形成一个V字型的结构,但是互联网的泡沫中间其实有很深层的泡沫因素,包括互联网初期的网络模式中间,对于原来的传统的商业模式的摧毁,使这种恢复是不可能的。

  2001年信息港论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互联网泡沫的分析之上我们分析互联网的前景不是L,不是V,而是U,经过深度调整,能把造成网络泡沫的悲剧因素消除掉的话,信息化的前景还是广阔的。整个网络的前景将经过一个深度调整必将走向复兴,所以我们在上海信息港论坛做出了这样一个分析,我们高举了一个旗帜,叫坚定信心。

  第四届信息港论坛是在海南举行的,当时由于整个互联网已经突破底层的拐点,进入转折时期,但是由于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量的投资转向其他的实业投资,这样网络复兴进入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怎么样实现网络复兴呢?

  在经过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也在总结我们整个信息产业链上各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在这样一种资金比较困难,外部资金投入最少的情况下,必须走一条打造产业链,营造生态圈,靠我们产业来自救这样一条道路。所以在第四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我们就以打造产业链,营造生态圈为主体,尤其是大力的推进了以移动梦网、互联星空等具有代表性的这样一些生态圈的建设,实际上由于网络泡沫使整个产业处于低糜,就像在一片荒漠上要迅速复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如果我们能在一个范围内先造成一个符合价值链的生态环境,这个产业是能够逐步复兴起来的。

  2004年末的时候,整个产业出现了复苏,以宽带应用,宽带发展为代表的整个信息化应用呈现了进入一个复兴的拐点时期,所以在2004年末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全球和中国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第五届信息港论坛。

  在今天的信息港论坛中间,我们主要要就哪些问题展开研讨呢?这个实际上要建立在我们对整个当前形势的分析,在经过18个月的调查,上届信息港论坛到这届信息港论坛,正好是18个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的信息化,信息业和我们的信息港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转折时期,我们的判断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六点变化来做出的。

  我们认为当前我们国家的信息化、信息业、信息港都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时期。第一,我们国家推进信息化的工作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刚才赵小凡司长给我们做的报告,对这方面形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我们认为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正走过了一个从高度重视到规划落实的关键阶段,我们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对整个信息化工作都非常重视,十四大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十五大把推进信息化作为了覆盖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举措,十六大更明确地提出要推进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信息化核工业华很好的结合起来,作为我们在世纪之交一个重要的战略的高度上来提出这么一个任务。

  同时,我们国家的规划,在高度重视这块,我们信息化的规划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整体这样一个规划的思路,应该说是落实越来越积极,所以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我们认为以今年5月9日中办、国办正式发布2006到2020年我们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刚才赵司长讲了,这是首个中长期的国家信息化战略,在这个战略中间,第一次提出了我们要用15年奠定迈向信息社会的基础,这是在我们中央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而且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规划,它标志着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开始从高度重视进入规划落实的这样一个战略阶段。我们这次信息港论坛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召开的,所以我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还有第二个转折点,国家信息化基层的实际信息化如何呢,从今年1月份,在信息产业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也在国信办应用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报社20多个记者深入到全国的32个行业,15个省,1000家企业,还在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帮助下走访了100多位信息化专家,进行了深入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应用,正如刚才赵司长判断的那样,正在从一个局部的尝试向全面的整合转型,比如我们的政府信息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我们还是以政府内部以传达为主要代表,但是今年1月1号以我们国家政府网站正式推出,其实标志着我们政务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内外互动的转折时期,而且赵司长前面也给我们讲到了,我们的信息化而且是多系统,多网络互相交错起来,不光在一个地点,是一个广域的转折时期。

  我们交通信息化是信息化中间效果比较显著的一个部门,这是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里边,实际上我们信息社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减少物流或者是提高物流的效率,所以信息化在物流领域中是一个效果、效益最突出的领域。我们现在高兴的看到交通信息化随着十一五,我们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建成,我们在走访很多专家的时候说到,十一五就要全面建成了,但是我们现在的交通信息化还是以一城一地为主的网络的建设。下面十一五规划中,专家给我们展示现在正在进入一个从一个局域向广域发展的阶段。

  内容信息化实际上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产品生产过程流水生产线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同时也包括供应链的信息化,以及客户市场的信息化。但是我们国家工业化处在一个战略调整时期,我们信息化刚刚起步,基本上还是处在产品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这个过程当中。但是随着我们信息工业化的推进,这个企业制造业的信息化需求也正在发生很多深刻的变化,企业制造的方式也越来越变化,是全球分布式制造,它的供应链越来越长,所以对供应链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它面对客户,企业随着转轨,面向市场,产品的多样化要求它不断的贴近市场,不断贴近客户,所以对信息、制造,企业跟客户的连接也越来越密切,现在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小企业生产它对社会信息网的依赖越来越高,大企业自己的生产也在向分布状的发展,这种分布化的大企业它对信息的广域网的连接要求是更加的迫切。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国家的信息化需要实实在在的信息化应用,也存在一个从局部尝试到全面整合的这样一个时期,如果我们用一个图示来说,以前我们信息化还基本上是在一部机器,大家在一个局域网里交换信息,而未来的信息化却是一个广域的,进一步显示出信息的价值。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各行各业信息化利用从局部、局域到广域到全面整合的过程中间,动全覆盖、局域覆盖,联通世界,深入千家万户的电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需求,关于这方面,我们明天下午最后一节,我们还要去系统的发布我们这个信息化报告。这是从信息化应用的角度来看。

  另外电信业跟信息化的关系,跟国民经济的关系实际上从这方面也发生了两个重大转折。第一个转折就是通信行业的社会责任也正在发生转折,这个中间有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今年发生的,大家可能印象比较深刻,今年“517”世界电信日,国际电联在经过141年的发展,在庆祝它第38个电信日的时候,由联合国批准,做出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是在这一天同时来过世界信息社会日,如果说原来的电信日是电信自己的节日,是小蛋糕的话,如今电信日是和信息日双网同时来庆祝这个节日,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很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事件。

  我们知道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网络,网络的转换和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我们讲信息化之所以从一种梦想,一种童话变成了现实,也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包括互联网的技术的通过,使这种交流成为可能,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化应用的前景。所以互联网,1994年互联网商用以后,应该说对整个信息化的应用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在满足了充分共享信息的同时,因为它是尽力而为的,它在安全性上来满足社会对信息商务的需求还存在着很多弱点,它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开放的信息化的交换平台,但是它要作为一个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它还存在着很多先天的不足,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就像财务上连续出现“盗码”现象,实际上这在互联网本身的结构中间,在安全性这一方面形成了一些天然弱点,很难形成商务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显然,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仅仅有互联网是不够的,需要怎么样转化呢?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推进它。所以在考虑信息应用越来越实际的时候,对安全这个问题就越来越重视,所以今年互联网的主题是什么,是让全球网络更安全,为什么?就是因为网络进入实用阶段以后,它的安全性可能上升为应用主体在选择的时候的首要因素,就像我们中国刚刚进行的CIO,就是信息官的信息需求的调查,很多CIO都做出一个代表性的反映,现在安全是作为他们选择网络的第一位考虑,他们现在选择网络是要安全的,而不是像过去光以更新为目的的,而是强调它的安全性。

  因为只有安全性,网络才能从根本上支撑信息社会。所以未来的信息社会应该是既能够充分满足信息共享,又能够安全的这样一个设施才能来支撑信息化的基础。我们认为今年“517”世界电信日和信息社会日共享一节,应该是一次很重要的选择,就像安南在电信日致辞和国际电联致辞的时候所说的那样,这两个节共过,意味着我们的电联,电信业承担着更重的社会责任,这种选择是全球的一种选择,是经过着日内瓦世界峰会和突尼斯世界峰会,世界的领袖们在一起研究信息化,研究世界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的课题,经过联合国批准的,就在我们举行信息港论坛这几天,我们大家也注意到了,联合国的信息社会小组就在这几天正式成立,这个小组是由安南秘书长发起的,而且由电联担任首任主席。所以两节同日意味深长,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电信对整个信息应用,信息社会负有更重的历史责任。我们的信息港论坛也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点召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在我们信息港论坛的背景中间还面临一个重大转折,这就是电信业在过去18个月中间经过深入的思考,对于我们电信业的发展也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电信在社会整个信息化的责任,同时也认识到面向信息化是我们电信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杭州信息港论坛结束的正好18个月中,应该是我们整个电信业经过认识转型、理解转型和推进转型、明确转型方向的这样一个过程。刚才韦总介绍了,王总到了中国电信以后,首先提出了中国电信的转型的战略。

  其他的运营商也都从业务发展的高度,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从一个社会公民的高度,也都提出了很多服务信息化的战略。中国网通集团提出了三大战略,以宽带为核心的三大战略,今年5月份大家也都注意到,左总,中国网通CEO左总在5月份宽带战略启动仪式上,对三大以宽带为核心的战略做出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中国网通要实施宽带战略为核心的三大战略,就是要向宽带、通信及多媒体服务提供商方向转型,中国联通去年也提出转型,但是开始提出我们感觉到主要还是讲从管理,从粗放向效益型的转型,但是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联通及时提出自己的转型战略,也是今年5月份,也明确提出中国网通业务转型的方向,就是要以通信服务为基础向信息内容服务,传播媒介服务和无线应用服务方向转变。

  中国移动,每天大家打开电视,从去年开始以来,今年初以来我们就看了一条广告,就是由移动通信专家变成了移动信息专家,这四个方面的转型,我觉得经过过去18年的探索,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大家转型的方向渐趋明朗,这就是使中国电信服务成了整个电信服务转型的主导方向。

  通过这种转型,过去我们企业的视野,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可能是一种以话音为主的这样一种分析,现在我们很高兴看到通信企业已经是关注整个信息化的需求,主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他们考虑问题已经从过去的电话市场拓展到信息市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也是我们这一次信息港论坛召开的一个重要的背景。

  我们这次信息港论坛召开之间还面临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我们的网络转型也开始全面的启动了,服务功能的转型、社会责任的转型、业务的转型,最终要靠网络来支撑。刚才韦总讲了,网络是一个基础的条件,所以网络的转型是一个最根本的基础。业务要转型必然要呼唤和推动网络的转型,通信网向什么方向转呢,显然刚才韦总给大家分析了,我们原来的网络是一个业务建一个烟筒,30多个业务就建30多个独立的网络,这样成本高,而且它融合、提供业务的能力就比较弱,就要求网络的融合,构建一个支撑整个信息社会的这样一个基础设施。

  我们过去的PSTN通过100年的发展,话音业务非常完善,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包括互联网,我们所有信息业务支撑都还在承载着,建立在这样一个不断建立的网上,但是面对信息化更多的需求,这个网络也确实存在着力不从心的问题。更多的业务需求,更多的社会责任,更丰富的服务要求通信网必须做一个新的转型,向ICT,向一个信息基础设施这个方向转型。令人高兴的是这种电信网转型方向我们现在不仅认识到它,而且已经开始建设了。刚才韦总说我们国家第二代互联网已经开始大批的发展了。

  以21CN网络为代表的转型战略也都在实施,在7月份,BT已经完成了它核心网跟Cisco的合并,标志着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浮出水面,有很多世界上先进的电信公司也在积极的推进网络合并。这个引进方向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从电信网络向信息网络转型,这是我们信息港论坛召开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信息网络要真正实现这样一种转折,当然是面临着很多问题,因为我们原来的产业结构,我们的政策,我们的归置政策等等实际上是一个分割性的,而要真正实现网络融合必须首先解决融合的一些主导业务,当前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的融合,首先摆在我们的面前。

  所以这样一种融合的趋势,我们现在的新的网络实际上是这样的网络,很辛苦,但是大家每个人都骑一个独轮车在市场中间,业务成本高,效益不显著,用户的体验也不是很连贯的。这样的业务将来朝什么方向发展呢,我们应该是朝这样一个美好的、融合的网络,当然这种融合,刚才韦总对融合做了很精辟的解释,它在业务层面,很多层面要融合。我们如果能够及时的适应这样一个技术发展,而且用开放、合作的心态来适应它,那么我想将来我国一定是非常美好的前景。

  令人高兴的是,这样一个变化,融合的态势正在全世界逐步形成。今年初,我们知道这样一种合作的态势,首先在制造业中出现了阿尔卡特和朗讯、他们都是基于面向未来的融合业务来进行创造。全球的运营商也在进行重组,刚才韦总给我们介绍了,从1到16家,然后再到3,这样一种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融合发展的态势。而且全球运营商在多层面的进行融合,都在进行探索,像BT、NPT、韩国电信,他们都在积极的参与全球的网络融合的探索和标准协议的制定。令人高兴的是,也就在这几天,ITU专门成立一个热点小组来劲推IPTV的标准化。所以说全球的运营商和网络商都呈现一个加快三网融合的步伐。所以我们这次信息港论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我们这次信息港论坛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背景下来召开的重要会议。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分析,我们当前整个信息网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六个转折点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次信息港论坛的召开正是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大转折往往伴随着大机遇,抓住了就能够实现社会的飞跃发展,贻误了将会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信息业、信息港面临着这样一个难得的转折时期,我们必须认清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抓住转型的历史机遇,来实现我们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在推动信息化和建设信息社会中间,发挥出我们应有的骨干的作用。

  所以我们这次信息港论坛的总主题确定为推进电信大转型,全面支撑信息化,因为我们的转型,无论你过去的发展道路怎么样,走过不同的历程,现在都选择了转型,而转型的方向日趋明显,信息化多在托起蓬勃的朝阳。所以我们这次定的主题叫推进电信大转型,全面支撑信息化。我们还特别请了前面两位专家给我们介绍了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和电信业转型的一些大的课题。我们认为这种转型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次大的转型。

  这个大的转型当前最核心的课题,刚才韦总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了,最核心的就是两个问题,融合和创新。所以我们这次信息港论坛,希望围绕我们推进电信大转型,全面支撑信息化,高举起融合创新的旗帜,大家广开思路,大家充分交流,为推动我国信息化的事业,信息网的演进做出我们的贡献。所以这次信息港论坛,刚才是背景峰会,接下来我们分两个阶段安排了很多重要的内容,我们融合了背景,融合了目前的趋势,两位专家做了很重要的报告。

  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一系列选题推进融合,下午一点半在这里第一场论坛就是网络融合与三网合一的一个专题的话题,在这里我们请来自学者、制造商、运营商,大家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同时转型中还有电信融合的问题,刚才韦总给我们做了很系统的阐述。还包括电信和互联网之间的融合这个问题,应该说信息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既需要开放的平台,又需要安全的保障,将来的信息基础设施,刚才韦总讲的我完全赞成,应该是两个方向,在IT这个基础上形成能够运用两个系统的网络,新的业务的创新,无论从商业模式,还是产品形态方面,很多都必须针对一个互联网培育起来的新一代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时尚,所以增值业务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参加这次会议之前,我很有幸去上海电信研究院看了他们一次创意的发布,我在这次发布中间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些创意很多都来自于互联网的灵感,所以在今天下午我们还安排了重要的一场报告和圆桌会议,就是电信增值和互联网应用。这是我们融合中间很重要的话题。

  要实现这种融合,首先从全局、社会的角度,企业的角度必须要有一个创新的思维才能实现这个融合,创新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理论的创新,理念的创新,因为我们原来有系统的理论,是通信的理论,这个通信的理论跟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业是一个很大的关系,这个话题实际上是吴部长在我们这次信息港论坛之前提出来的,他说我们目前信息产业发展有很多混沌的问题,混沌在哪里,实际上是理念、理论方面的混沌,他提出他明天上午赶到这里来专门做一个关于我们通信理念的创新,来适应全面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报告。吴部长的秘书已经打电话给我,现在已经很顺利的登机了,正在飞往哈尔滨的路上,明天上午他将给大家做这次论坛的主题报告。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创新就是应用的创新,我们整个发展,我们面向一个新的信息时代,跟过去的业务创新的概念不一样,一定要面向应用积极推进创新,所以在创新中间一定要面向应用,所以明天上午我们安排了一个移动网络的演进与应用的专题报告会,网络的演进大方向已经渐渐明朗,是操作和执行的问题。

  而应用方面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探讨。第三个,我们要把这些应用,能够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很重要的,把这些应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因为支撑信息化的运营商、制造商都是企业,社会的信息化要能够良性、持续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也要形成良性运转,这样一种良性运转才能支撑整个网络的演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要加强这方面工作。所以我们明天下午一点半开始有一个很重要的专场演讲,就是我们关于产品的创新,我们请上海研究院,还有很多专家来给我们做一个关于产品创新,如何打造产业链,面向新的应用,如何把我们这些应用转化成可以规模化开发的产品。

  连续五届的信息港论坛我们都是在冬季召开的,那个时候我们期盼着冬季的信息港论坛能够给我们带来春天的信息,我们充满了春天的期盼和信心,我们愿这次在哈尔滨召开的夏季信息港论坛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全体代表对于我们第六届信息港论坛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家对于整个论坛的关心和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