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迪生印象
“我是一个中国人。”这是何迪生在接受采访时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坐在记者对面的何迪生,头发一丝不苟,衣衫笔挺,目光炯炯,并不魁梧的身材中蕴藏着充沛的精力和无穷的干劲。
采访过程中,他数次站起身来,在身后的白板上写写画画,向记者阐释和强调自己的想法。这位信息安全专家也正是以这种方式,与中国企业的CIO们进行交流,向他们传播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信息安全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虽然在海外工作和生活多年,但何迪生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中国情结。中国IT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何迪生充满自豪之情。谈起此次将事业重心转移到北京,何迪生说:“这次来了我就不打算走了,留下来做贡献。”他笑对困难、勤奋工作的态度,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劳而不怨、泰而不骄”的君子形象颇为接近。
2006年12月,拥有超过18年应用信息经验,头顶国际资讯系统审计协会ISACA(中国分会)总监、信息系统安全协会ISSA(香港分会)主席、微软大中华区信息安全总监等多个头衔的何迪生,决定把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北京。何迪生说:“我要把我的精力、时间,献给中国的信息安全事业。”
人生需要不断评估
1980年,初中毕业的何迪生前往加拿大多伦多的高中读书。在高中的实验室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Commodore 64。从那之后,何迪生就将自己的娱乐时间全都交给了实验室里的计算机。渐渐地,他开始学会编写一些小程序,这些小程序可以帮助同学解决一些问题,何迪生也因此得到了同学的赞许。“我觉得非常的开心,很有做贡献的感觉。”何迪生如此解释自己当初获得认可后的心情。
几年后在报考滑铁卢大学的时候,何迪生选择了IT专业。回忆起当初的选择,何迪生说:“最初的时候,是兴趣让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幸运的是,在若干年之后,我的兴趣又变成了我的终身事业。”
谈起自己的大学经历,何迪生坦言自己的大学教授对自己影响颇深。何迪生念大学时,和几个教授住在同一个社区,关系相处得很融洽,何迪生也从这些教授身上受益良多。
“他们的一些想法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比如看事情不能只看一个点,而是要看长远的点。因为看长远的点的话,就会知道一年以后、两年以后做什么,这样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很多。还有就是不要放弃。如果觉得是对的事情,就一定不能放弃,直到把事情做好。”何迪生说。
从这些教授身上,何迪生还学会了一整套做事情的方法。“我看他们做事情都是非常有系统的,所以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系统,怎么把这个系统做好,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何迪生至今仍保持着在大学形成的这套理念,无论是面对具体的每项工作,还是面对整个的职业生涯,他都习惯先做详细规划,再根据环境做适当的改变。“人生就是不停地计划、不停地评估,通过评估看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不好的话就要改变一下。”何迪生总结说。
人生是个大舞台
何迪生就读的大学比较有名气,加之他学习努力,因此尚未毕业,就已经收到了若干公司的工作邀请。1988年毕业之后,何迪生留在了加拿大工作,从程序员做起,渐渐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何迪生在加拿大的日子非常开心,工作压力不是很大,闲暇的时候他就去钓鱼。但何迪生渐渐觉得,加拿大的环境很好,但很多事情已经做得比较成熟,再想获得突破很难。自己应该主动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末正是中国的IT业迅速崛起的时代,何迪生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回到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何迪生也逐渐坚定了自己回国的想法。2000年何迪生回到香港,加入了微软公司。
何迪生之前对微软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有所耳闻,进入微软公司之后,他当初的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何迪生说:“微软是一家很特别的公司,它的文化给你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一句话我觉得很不错,叫做梦想有多大,你的平台就有多大。微软的文化给了我很大的舞台,让我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能,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的。”
微软的每个部门都各有特色,这也让何迪生学到了多方面的经验。“微软好像是很多公司组成的大公司,这一点比较特别。刚进来的时候我是大型企业策略顾问,到后来我是信息安全主管。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香港工作的7年中,最令何迪生难忘的是香港赛马会的项目。香港赛马会的IT系统堪称是全香港最大的,也是最复杂的。香港赛马会当时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但何迪生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最终赢得了客户的赞许。也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何迪生对大型企业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生就是挑战
在香港的时候,何迪生已经开始负责微软大中华区的信息安全事务,管理台湾和香港等地。在与同事的多次沟通中,何迪生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建议——到北京去。
何迪生也一直希望能够为家乡做更多的事情。“中国的人口这么多,城市这么多,因此到北京总部的话,无疑更有利于开展事业。我是中国人,能为我的家乡做更多的事情我会很开心。而且我觉得到北京以后,我的发展空间会更大,获取的经验也会更丰富。我很希望能把我在其他地方的宝贵经验传播到中国更多的地方,与更多的同胞分享。”
2006年12月,何迪生来到了北京。他是带着建设家乡的愿望来的,而且下了不小的决心。“我决定把我的家迁到北京。我觉得如果我的根不在这个地方,就会很辛苦,会影响将来的发展。如果别人问我,我会说我是北京人,一个还在慢慢学习普通话的北京人。”
何迪生刚来北京的时候发现,他讲的信息安全的概念,很多企业的CIO都感到比较陌生。但是,当何迪生向他们阐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时,他们立即觉得很有启发,并纷纷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在和企业信息安全人员的多次沟通中何迪生发现,中国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无论是IT企业还是其他的企业,它们的能力都非常地强,将来中国的机会也很大。它们管理的东西越来越多,虽然以前管理得比较简单,但是现在,它们管理的范畴越来越大。”这让何迪生觉得自己的工作也更有意义。
有多年信息安全经验的何迪生,希望可以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传递给中国的客户和企业,和他们一同分享宝贵的经验,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应用,帮助他们把企业做好。多年的职业经验让何迪生意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但国内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何迪生希望能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去培训、帮助中国企业,分享怎么去控制风险的经验。“企业最重要的是控制风险,知道你的风险在哪里,你所受的伤害就会大大降低,这一点很重要。”何迪生说。
推广信息安全让何迪生非常有成就感。“我把好的经验与其他人分享,我自己特别开心。”现在何迪生与许多企业的CIO都是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信息安全的问题。
要想让国内的企业真正接受信息安全,离不开本土化。何迪生希望通过不同的渠道,把已有的经验带到中国来,然后实现本土化。“为什么要本土化呢?因为单纯将国外好的经验带过来,不改变的话可能在中国很难实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本地的情况做出应该有的改变,变成符合中国企业的要求。”
在谈及中国未来的发展时,何迪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未来的十年将是中国的黄金十年。你看看这几年中国的发展,全世界有哪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得上中国?我是中国人,这也是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