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在2016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发布了《2016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成果报告》,描绘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咨询服务发展情况,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用成果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企业新型能力和管理创新的趋势与特征,剖析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第三方咨询服务带来的变革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的采信价值,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进展、成效及价值的全面展示。
|
互联网时代,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组织重构、以人为本、互联互通逐渐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企业亟需变革传统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开展战略的柔性调整和闭环管控,构建动态组织和价值网络,开创完备的数据治理体系,系统创新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制度、机制及模式,以孕育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引导企业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管理方法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引导和有效途径。企业可按照该标准要求,围绕互联网时代新型能力的识别、打造和动态调整,建立和完善战略管控、流程与组织变革以及数据治理等方面的机制,为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变革创造有力条件。
一、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控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并加速与制造领域全面融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为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明确企业时代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发展使命、经营思想、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等的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在发生着快速、深刻的变革。从管理的角度,加强互联网时代的战略管控,围绕战略的精准识别、柔性调整、有效落实和稳定实现进行管理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管理变革的重中之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的战略循环管控机制,可作为企业围绕战略管控进行管理创新的方法指导。
1. 构建企业战略精准识别、柔性调整、闭环管控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关键竞争要素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企业能否准确定位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发展战略,并推动其与时俱进,对于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如果没有清晰的发展战略,或者其发展战略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过于关注和依赖传统竞争要素,那么不管如何努力,都终将会被新生力量取代。面临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企业需要构建战略精准识别、柔性调整、闭环管控的机制,必要时,需设立由高管、业务负责人以及外部专家组成的专门机构对战略进行研究、制修定、审核及执行跟踪。企业需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战略管控手段,及时跟踪、全面采集和深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合作方情况、内部发展等信息,精准定位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战略贯彻落实过程中,企业需实时跟踪、及时感知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并结合既有战略的执行情况,作出灵活响应,对发展战略进行滚动修订和优化调整,实现企业战略的闭环控制。
2. 实现“战略-竞争优势-能力-流程-职责”逐层分解和精准对接,促进战略有效落实和稳定实现
企业识别并确立适宜的发展战略后,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战略落地机制并使其有序运行,才能确保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战略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总体价值取向,而企业所有价值的产生最终均需通过业务流程及其各环节的业务工作来实现,在相关业务流程及其业务环节完整一致地贯彻企业战略目标,是战略有效落地的最终保证。同时,为避免企业底层业务流程与顶层战略之间的脱节和偏离,需首先将战略转化为企业外部竞争中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进而转化内部一系列新型能力的打造需求,再通过能力相关业务活动的流程及职责优化安排来实现能力。可以说新型能力的打造是战略落地的有效路径,能够帮助完成战略与流程之间的精准对接,确保战略的有效落地和稳定实现。因此,企业需建立“战略-竞争优势-能力-流程-职责”的战略逐层分解和精准对接机制,以新型能力打造为手段和路径,以流程管理和职责设置为落脚点,充分调动、整合、协调相关资源,确保战略落地。
专栏1:鲁泰纺织的企业战略管控实践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具规模的高档色织面料生产商和全球顶级品牌衬衫制造商。鲁泰纺织致力于“全面国际化”的战略方向,搭建了由战略委员会、战略管理部、各业务部门战略信息分析员组成的“高层-中层-基层”战略管控组织架构,构建了一套包括战略信息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战略部署、战略跟踪与调整在内的战略闭环管控机制,并在公司战略管理系统中进行了固化。
|
二、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组织形态往往是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组织模式、服务模式等的承载与体现。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匹配时代发展要求,调整、优化或重构传统的组织形态,创新定位企业员工、客户、供应商等之间的关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大挑战。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流程体系、构建基于平台的价值网络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企业管理亟需补齐的短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引导企业建立高效的流程化组织管理机制,加快发展以平台化与自组织为特征的网络化组织,实现多体系的协调统一,形成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组织形态。
1.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端到端流程,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高效传递
业务流程体系建设是企业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决定企业的具体组织形态。我国企业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进行组织形态变革,首要任务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端到端业务流程体系。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回归价值本源,需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构想,以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企业全局构建企业级、部门级、岗位级的分级、分类、集成的业务流程体系,转变现有以部门为中心的业务流程设计方式,消除传统“职能流程”断点以及不增值环节,为组织形态设计提供直接指导。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流程化组织的构建,形成企业价值创造的运转机制,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高效传递。
企业可设立专职业务流程管理机构,对企业级业务流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进行统筹管理,组织流程相关责任主体进行端到端流程梳理、优化和重构,明确各业务流程的目标、主要环节、责任主体、执行时限、责任边界、执行监督及成果记录等,并据此界定相关组织单元的功能和职责,开展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的相应调整,从而建立起流程化组织。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环境和战略变化迅速,业务流程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柔性调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业务流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执行监督及优化调整,可有效提升流程的执行效果,近年来已涌现出一批优秀实践,正在逐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华为、潍柴、金龙客车等企业均成立了流程与信息化协同管理的部门,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对业务流程进行固化、优化、重构、调整,提高流程运行的有效性、可控性和灵活性,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创造。
2. 突破企业边界和规模,构建基于平台的动态组织和价值网络
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体系构建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形态发展的基础,基于平台的价值网络构建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的重要方向。互联网时代,为适应用户参与、服务个性化、生产分散化的新要求、新趋势,企业的组织形态不断向着扁平化、流程化、柔性化、网络化和分权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网络化组织形态发展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企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聚集、整合、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以各种经济性联接为纽带,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跨企业业务流程体系构建、员工充分赋权以及绩效制度优化,突破企业边界和规模,构建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导向的自组织和价值网络,使企业组织形态呈现出组织功能单元虚拟化、组织要素分散化、组织形式弹性化和网络化、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边界模糊化等特征,加快从过去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组织向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演进,强化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从而快速响应市场动态变化,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围绕自组织和价值网络的实践和探索层出不穷,如海尔的员工创客、华为的“三人战斗小组”、百度的小团队制、韩都衣舍的“产品小组”等,这些通过激发员工活力、自主经营能力,促进企业全员成为面向客户的价值创新中心的积极探索,代表了互联网时代组织形态的重要发展方向。
专栏2:华为的“数字化作战平台+特种兵部队”作战模式
近年来,华为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构建了以客户需求驱动产品研发流程体系,建立了美军那样的组织管理体系,打造形成了“数字化作战平台+特种兵部队”的作战模式。
|
3.开展多管理体系整合,实现管理的协调统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引入并应用各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围绕质量、风险、环境、安全、能源、信息安全等不同领域的管控需求,建立并同时运行多套管理体系和制度,各套管理制度之间往往缺乏有效整合,存在相互交叉、相互脱节或相互冲突等情况,出现了很多冗余无效的流程以及流程断点,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增加了管理负担,妨碍了组织形态的优化调整,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集成化、柔性化、敏捷化的发展需求。开展多管理体系整合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重要诉求。
实现多管理体系整合,企业需将所有管理体系和制度的要求最终都转化为各个岗位的职责及作业,将各个有形的管理体系转化为无形的管理体系,所有员工只要履行了自身的职责,就同时满足了所有相关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可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顶层架构,以业务流程管理作为切入点,开展多管理体系整合。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关于能力打造、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的一致性等要求,在企业内部引入流程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设立统一的企业级流程架构、规定统一的流程描述规范、设置配套的流程职责和部门岗位职责、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流程管理平台,将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IT治理框架等各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转化为新型能力打造需求,进而转化为相关业务流程,按照业务流程管理规范,明确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建立起“一套流程”、“一套体系”,并将这些流程和这套体系固化到信息系统中,成为每个员工可执行的具体工作,各个岗位员工的职责履行在满足各管理体系需求的同时,也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专栏3:株洲中车时代电气的多管理体系整合实践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电气)是中国中车核心企业,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电传动系统、轨道工程机械电气控制系统及整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
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契机,时代电气正在“以卓越绩效模式明确战略,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现能力打造和战略落地,以IPD全流程优化项目作为融合核心工具”的总体思路,加快多体系一体化整合,以支撑“十三五”全球化卓越运营能力体系建设,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质量,提升中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品在世界轨道交通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