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地图”成果说2021年04期内容:
齐头并进:区域融合发展呈东部引领,中西部赶超态势
我国各省市因战略导向、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不同,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虽然区域间两化融合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但区域间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发展不平衡整体趋于缓和。
一、“沿海高、西南高、西北低、东北低”的阶梯性差异仍然存在
区域间两化融合发展的阶梯性差异仍然存在,东南部沿海省市发展水平保持前列。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仍然存在,东南部沿海城市位居前列,西部省份水平较为落后。按照发展水平高低划分两化融合水平三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广东、重庆、天津、福建、四川等省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此外,重庆市成为西南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排头兵;第二梯队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湖南、内蒙古、山西、陕西、江西等省;第三梯队省市散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包括贵州、吉林、宁夏、黑龙江、云南、广西、海南、青海、新疆、甘肃、西藏等省,如图1所示。
图1 2020年我国不同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二、区域间融合发展的不均衡性趋于缓和
整体层面,从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增速来看,部分中西省份进入快速发展期。近两年发展增速超过5%的省份有67%是中西部省份,例如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的山东、上海、广东、重庆同比增速放缓,而发展水平处于第三梯队的贵州、广西、新疆等进入快速发展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同比增速跃居第一梯队,原本受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地缘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在东西部之间存在的两化融合发展差距正由中西部地区快速追赶呈现缩小态势,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性趋于缓和。
图2 2020年我国不同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增速地图
以企业上云用云情况为例,东南部沿海省市企业工业云平台应用率持续领航,但应用率增长较快的省市已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全国各省市企业上云水平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性趋于缓和。从工业云平台应用率来看,东南部沿海地区部分省市以及天津和四川的企业上云水平位于第一梯队,其中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市是传统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具备一定规模的制造业基础,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技术力量雄厚,企业创新思维活跃,且接近以浙江为核心的东南部云服务集聚区,为企业上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庆、福建、湖南、湖北、北京、广东等省市企业上云水平位于第二梯队。从上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增速情况来看,湖南、河北等省市企业上云指数同比增长最快,位于第一梯队,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市企业则位于第二梯队。
图3 2020年我国不同区域工业云平台应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