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数字经济,推动绿色发展!
从人类发展的趋势可以清晰地看出,从农耕文明、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一路发展至今,针对能源使用的演变一直支撑着人类文明发展。然而,在享用其所带来的物质和文明进步的同时,人类的活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将我们正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岌岌可危。近年来,国际社会已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共识,全球将以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主轴,进行广泛的能源系统性变革。在此背景下,碳中和应运而生。 碳中和并不是简单地降低能源供给与使用,也不应以限制经济增长为代价,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等手段以实现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达到平衡。未来社会是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数字经济将占主导地位。数字经济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数据,大量数据的产生、传输、存储及应用过程导致能量需求的大量增加,能够提供巨量的低碳新能源或者使用技术手段实现碳排放平衡,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工业富联作为一家贯通数据全产业链、引领数字经济的国际化公司,将运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推动自身及供应链企业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及 智能化,同时我们坚持"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的绿色制造体系的发展目标, 持续推动落实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实现节能 减碳和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 2020年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时间表。在次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一目标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制定了国家层面双碳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富联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由董事会牵头,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搭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管理组织架构。我 们将通过治理、策略、风险管理及指标和目标管理四个维度,推动内部对气候变化议题的研究与落地。 在我们发布的这份《工业富联碳中和白皮书》中,制定了碳中和短期、中期、长期目标∶2030年碳排放量较2020年基准年下降80%,且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80%;203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50 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全球智造、兼善天下实业"的理念,以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迈向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努力践行国家提出的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为正在推动的"十四五规划"及"双碳"目标贡献工业富联的智慧与力量。 这份白皮书将启动工业富联的"双碳"探索之路。
——— 工业富联董事长 李军
"双碳"路上逐绿行
在国家"双碳"目标及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已经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企业既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也是气候友好型创新解决方案的提供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中国低碳经济转型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军企业,永续经营、绿色发展是工业富联的核心理念之一。多年来,我们坚持将科技创新与绿色制造融为一体,实现环境保护效益的提升,同时推动供应商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这些努力也得到了外界的积极评价,2021年,工业富联获得MSCl两次上调ESG 评级,FTSE 评分优于全球84%的同业,恒生指数连续三年维持A级,保持同业前10%。这些认可既是鼓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此次发布的工业富联双碳白皮书,在工业富联双碳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首次明确提出工业富联碳中和的行动目标和具体计划。我们将分三步走∶到2030年,我们的碳排放量较2020年基准年下降80%;到2035年,实现运营范围100%碳中和;到2050年,我们将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涵盖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 围绕"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我们将遵循"减少运营排放(Reduce)、"能源结构转型(Replace)"和"碳抵消与碳捕捉(Resolve)"3R原则,按照"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供给优先、碳抵消为辅"的策略,逐步实现自身运营及全价值链碳中和。我们将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开发和投资可再生能源、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和探索碳汇领域等多方面着力推进相关工作。而除了自身外,我们还将结合自身业务实践,通过技术创新为社会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将通过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拓展碳中和咨询和提供数字化能效提升方案等方式,协助上下游产业链及其有需求的企业,共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为行业、为国家和社会的双碳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国家来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像工业富联这样庞大体量的企业来说,也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务实、稳中求进,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要求和更强的力度,在双碳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稳更扎实!
——工业富联总经理、CSR委员会主席 郑弘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