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疫情下的启示:打造数字供应链迫在眉睫
作者:指南车 福建CIO网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1日 点击数:

调查发现,自2019年疫情发生后,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过去最大的障碍是对改变的担忧,而现在企业迫切希望投入数字化变革。



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让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需求更加凸显。回首上半年的上海疫情,造成了生产、服务、物流等经济、社会活动近乎停摆。而上海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疫情的影响更是扩散到整个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单点疫情爆发,可以对物流流通、供应链运作,产业循环造成大范围的影响。打造韧性供应链迫在眉睫。


打响供应链保卫战


上海在疫情封控管理期间,汽车、航空、电子、石化、医药、食品等诸多工业生产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月中旬,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部署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紧接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作。


在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上海市经信委等多部门的帮助下,推动100多家零部件生产商协同复工复产,并畅通物流。在“白名单池”制度下,苏浙皖三省和各重点城市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海重点企业提出的配套供应诉求,全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供应对接,畅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跨省市运输,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生产。


将数字供应链提上日程


2022年3月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3次提及产业供应链、2次提及数字经济,指出要提升产业供应链的效能、安全、韧性,需要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促进各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协调协同能力的升级。政策对供应链协同数字化的建设扶持和服务仍在持续完善和重点关注中。


上海本轮疫情对经济运行影响重大,大大推进了企业数字化进程,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强韧度的提升。我们需要加快数字化供应链建设,以减轻服务中断的风险——在面临危机时,能够实时重新配置现有资源,从而提升产业链条的灵活性、响应速度以及协同效率。


麻省理工学院一项研究表明,供应链能见度更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当然,也会更具有韧性、应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数字化供应链的协同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供应链中的成员相互协作、共享特定资源,从而获得更高的赢利和更稳定的状态。


数字化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区别


大数据:以往,企业经常会遇到产销不协调的问题,由于企业对市场预测把握不准确或不及时,总是无法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其中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数据分析。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供应链体系,首先能帮助企业打通数据,做到精准的需求预测,以达到合理控制成本、快速交付、供需平衡的目的。


协同性: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改变各方数据孤岛的问题,实现整个链条上下游信息畅通,好处是可以快速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避免在单一环节上陷入困境。


可视化:利用信息技术,采集、传递、存储、分析、处理供应链中的订单、物流以及库存等相关指标信息,实现生产、销售、物流全过程透明、可视化,随时监控进度与各环节异常。


客户中心:将客户拉进供应链体系当中,供需双方之间形成良好的对话机制。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来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计划、配送计划,使研发和生产团队获得更强的市场洞察力,以响应客户的需求。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实现需求采购、订单处理、跟踪、仓储、物流等供应链各环节的智能协同,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控制、优化供需企业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连成一体,增强供应链端到端的计划、执行能力。有效控制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的不稳定性,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产业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