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小步快跑的国家统计局CIO
作者:殷惠东 王立群 来源:新电子·ERP世界网 发布时间:2003年08月15日 点击数:
没有见到张富民之前,许江林准备了一堆客套词。作为中国HP客户服务部高级项目经理,许江林和许多政府机关与企业的高层打过交道,深得其中要领。但是这一次却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这位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网络处的处长张福民,不仅年龄和自己相仿,30岁左右,完全没有架子,而且,对一些最新技术了如指掌。于是交谈少了通常的迂回和客套,围绕着信息化,他们谈得很投机。令许江林称奇的是,这个年轻的政府官员还是沟通的一把好手,他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把一些独特见解阐述得深入浅出。更让许江林惊讶的是这位处长的好学劲头和进取心。当许江林谈到项目管理在保证IT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性,并说HP内部就有这方面的培训时。张富民马上要求参加培训,并连续听了四次培训课。

  在张富民的力荐下,统计局花了50万专门引进了HP的项目管理,这是中国惠普公司首次在国内以单一独立的“项目管理”身份为客户提供服务。半年后,国家统计局网络改造和扩容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和投资里圆满竣工,网络可用率从原来的80%提升到目前的96.8%。

  “由于在信息化方面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2003年4月,张富民被评为国内50个最佳CIO。作为仅有的二个政府机关的入选成员之一,张富民的头上笼罩着一道神秘的光环。

后怕

  在中国,很多人还不明白什么是CIO。举办方告诉张富民,他们评选的目的,一是呼吁和推动中国整个CIO阶层的形成;二是入选的都是信息化一线的人员。从出发点来说,这件事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以后工作的开展也有帮助,“因为承认了我的价值,就是对我们工作整体的一个肯定和承认。”张富民打消了顾虑,填了一张表格。

  事后一想,张富民有些后怕。“当时申请CIO的国家机关人员不少,但最后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都中途退出了”。结果入选TOP50的政府机关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富民,一个是海关总署的副总工。

  虽说是份内的事。但张富民做事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原则是任何事都要比别人想得多一点。“我的风格是锦上添花。”引入HP项目管理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IT项目管理以前一直是张富民他们自己做,或者是传统系统集成商做,但监理职能不明确,客观评价打折扣。本来,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凭张富民一帮人马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前期充分的准备,应该万无一失。但张富民希望做得更好一点,有点特色,自我激励一下,同时接受一个全新的理念,为更大的项目积累经验。这样,张福民引入了HP项目管理。

  “张富民在技术上是一个高手,几乎和我们最好的技术总工旗鼓相当。”许江林回忆和张福民那段经典项目的合作经历,叹服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从来没有在一些边缘性的问题上纠缠和扯皮,总能够直接切入到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另外一个感觉就是,他的部下特别服他。他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思想。如此的技术加上如此的管理和沟通的能力,他在CIO的位子上如鱼得水。而透过张福民技术上的造诣、独特的方法论和坚定的处事原则,我们感触到的是他作为CIO的深厚底蕴,而支撑他成长的故事又是什么呢?

休学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做CIO,张富民会有很多选择,譬如创业开办公司,去日本做软件工程师或者去当一名IT记者。

  一切都是从张富民痴迷上电脑开始的。初中的张富民接触到一台当时的计算机,一个可以运行BASIC,内存2K的PC8300——但现在看来它只是一个高级计算器。张富民最高兴的事就是可以用它来编音乐,当时正流行霍元甲,把这个做出来,特别有成就感。

  早早玩上计算机的结果有两个,一个好,一个坏,好的是他被保送进大连理工大学继续深造,专业是计算机;坏的结果是在大学里张富民经常逃课,因为专业课对他来说太容易了,他的汇编语言甚至比任课老师还好。以至于他在课堂上用汇编语言制作程序与老师开起了玩笑,盗取口令,让老师虚惊一场。轻松的大学生活让张富民有时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尤其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机房里面只有键盘的哒哒声,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忽然一台计算机……”张富民如此在校报第一个报道小球病毒。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计算中心否认病毒一事,还找到张富民让他解释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来龙没有解释清楚,那只好在去脉上做文章。作为代价,张富民免费编制程序为计算中心杀灭小球病毒。小球病毒杀没了,张富民对计算机病毒也开始感兴趣。当时,华星是国内第一块病毒卡,公司宣称谁破解了它的病毒卡,奖励破解者5000元,张富民和他的室友一起挑战第一块病毒卡,成功破解,当时沈阳一家公司要用10万块钱买下他们的破解成果。张富民踌躇满志,在保送研究生后,决定休学两年,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闯荡。

挫折

  休学期间,张富民开发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数据库软件,中文名称千面狐。日本有许多中小企业,这样的软件比较有市场需求。那时在Windows上开发软件是一件非常具挑战性的工作。软件开发成功后,“中文之星”曾经决定用15万元买下这个软件的版权。惟一的条件是有两个主要技术人员去北京工作。张福民的开发小组没有同意,他还没有完成学业呢。后来,日本经济不景气,他所在的日资公司业务也萎缩了。

  而随后两件事更彻底改变了张富民的轨迹。

  那时,中文之星是名噪一时的Windows中文平台,一直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信心的张富民怎么也琢磨不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他第一次感到了震撼,突然觉得自己掌握的技术还远远不够。而大连太平洋线路版厂MIS系统的失败,更坚定了他重回学校的决心。

  回归校园,张富民接受了导师的意见,暂时放弃软件而去关注网络。在象牙塔的日子,张富民惟一的遗憾是,大连太小了,最新的一些技术往往接触不到。张富民希望到北京发展。

  张富民决定用两年时间完成三年研究生学业。“因为早点毕业意味着重新选择自己的未来”。在快论文答辩时,张富民只身到北京。拿着磁卡,他给能找到的用人单位挨个打电话。他的简历摆在了许多家用人单位的桌面上,其中包括电子部六所、农业部、工商局、联想、方正……

  其中,国家统计局的面试颇有戏剧性。主考官第一句话就是,你会抽烟吗?张富民说会。烟一抽起来,气氛就舒缓多了。后来张福民才知道他是统计局的司长。老司长问,你会点什么?张富民说,当然是计算机了。又问,还会什么,张富民想了想,说写文章,曾经当过校报的记者。老司长连声说好,说可以到统计局编杂志,这当然是在开玩笑。随后,张富民参加了统计局的一个考试,考分当然不错。由于要赶回去做论文,张富民没怎么琢磨就把协议签了。

CIO

  国家机关有一个传统,新员工必须下到基层锻炼。还没等张富民叫出身边同事的名字,他就被派去援藏。来西藏的第一天,张富民有了高原反应,加上伤风感冒,住进了医院。送张富民到西藏的司长很着急,问张富民,要不你回来。但是张富民觉得自己来了没干什么就回去了,太丢人,决定挺住。

  出院之后,张富民开始为西藏统计局建局域网和广域网。西藏七个地区,张富民去了五个。在西藏的三个月,张富民经历了自己有生以来最大的生死劫,大病了一场,出了一次车祸。但他做成了几件事,其中包括让西藏统计局连上国际互联网,比当地的电信还要早。

  从西藏回来,张富民扮演另外一个角色——救火员,即PC维护。那个时候,统计局哪里有故障,哪里就会见到张福民的身影。别人的打印机卡纸了,不能上局域网了,都是张富民的差事。在日复一日繁琐的工作中,张富民感到了客户价值,尽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难度不大,却解决了别人的大问题。

  一张报纸,一杯清茶,机关工作很容易消磨一个人的意志。但张富民的座右铭是: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做事情要比别人多想一步。这也是张富民日常工作的写照。张富民心中有一个大的目标,就是通过自己的工作使统计工作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

  并不是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可以成为CIO,因为对CIO来说,沟通很重要。比如,你如何说服领导和大家,如何争取到经费和信任。张富民的秘诀是一句广告词,“沟通无所不在”。沟通不是某时某刻,而是时时刻刻,在吃饭的时候、工作的时候,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沟通、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当你的话从领导的口中说出来时,你的沟通就算成功了。”

  在中国特别是在国家机关做CIO,往往有想象不到的困难。信息化在中国才刚刚开始,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积累。“有些事情就像踢足球,有的时候就是临门一脚,但还要不停地在场上奔跑,永远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张富民说。

  从一个技术人员到CIO有多远,张富民没有考虑太多,他考虑是,怎样让统计局的信息化锦上添花。在一路小跑中,一个优秀的CIO就这样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