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2005中国最得意/失意TOP 10 CIO”揭晓
作者:佚名 来源:天极网 发布时间:2006年02月24日 点击数:

  继 “2005年度中国最佳成就TOP 500 CIO”名单揭晓,于2006年1月13日由“中国CIO发展中心”(www.ileader.com.cn)发起的评选活动“2005年度中国最得意TOP 10 CIO”以及“2005年度中国名最失意的TOP 10 CIO”名单出炉。这个名单标志着中国CIO发展中心对中国CIO的发展从研究、分析其企业成功案例,逐步发展到研究、分析企业信息化的领军人物的在实际工作中成果和其生存环境。

  在本次评选中,上海迪比特集团协理陈镛生、交通银行副行长侯维栋、江西汇仁集团CIO胡健、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IT总监江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CIO金和平、新浪网信息中心总监梅景松、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协理徐政民、安徽省合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杨大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张耀麟、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朱战备等10人荣获“2005年度中国最得意TOP 10 CIO”称号。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CIO安健、前慧聪副总裁兼CIO黄海新、科龙集团信息管理部经理黄明星、中建国际建设公司财务经理刘东海、双汇集团CIO刘小兵、前江苏沙钢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倪国华、河北石家庄焦化厂信息中心主任任永建、前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沈德基、前湖南华菱集团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监控部部长伍建业、旗标文具深圳有限公司电脑中心经理颜复红等10人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名最失意的TOP 10 CIO”。

  得意和失意CIO的评选不在于对个人能力、成绩的判定,而是对其他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工作的长期成果等诸多因素评定的。如在失意的CIO名单中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CIO安健是一个有成绩的,而且获得了我们这次评选的认可。在我们肯定了CIO的成绩的同时,需要考察的是在他们实际的工作中面临众多的压力和困境,如何对其工作产生影响或者制约,在最失意的名单中企业各种情况不一,如信息实施失败的、管理层矛盾的、实施或软件厂商不配合的等等,衡量这些制约因素或分析其对CIO们制约的程度是中国CIO发展中心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

  据中国CIO发展中心秘书长、中国首席信息官研究中心研究员曹伟先生介绍,评选活动秉承了以往一贯的科学的评价标准、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首先由各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在充分听取企业界、IT界及学术界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际CIO评选的优秀经验,对入选CIO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在初选出70家企业信息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不同行业、不同公司规模、不同发展时段的公司信息化应用、信息环境、信息技术人员变动以及CIO自我设定的规划和实现状况进行比较,得出该发展阶段CIO在自身企业内职业发展的层次,从而判断CIO的生存情况;然后再将采集到的资料报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确定 “2005年度中国最得意TOP 10 CIO”以及“2005年度中国名最失意的TOP 10 CIO”名单。

  “2005年度中国最得意TOP 10 CIO”以及“2005年度中国名最失意的TOP 10 CIO”是继“2005年度中国最佳成就TOP 500 CIO”评选活动后的又一次尝试,也是第一次对中国在CIO制度建设、信息化服务于企业管理、商业成就的深度、广泛地研究和探讨,也是CIO们自己对自己评价的第一次尝试,作为横向比较,也是各个企业信息建设的评定的第一次尝试,打破以往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或者几个专家来评比模式,同时这一次评比也是第一次公益性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为CIO寻找自我发展空间和自我提高的一种途径,也是不同层面的CIO对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企业管理、商业的一次深入探讨。其科学的评价标准、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众望所归的获奖者,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同。很多参选的CIO均表示,这一评选活将对于政府及企业正确认识CIO的地位和价值、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作用起到里程碑式的效应。

附:中国各地区CIO人数比较:

地区

人数

其中机关人数

备注

北京

163

30

包括总部在北京

上海

53

0

天津

12

0

江苏

45

1

山东

27

1

浙江

25

0

辽宁

14

0

安徽

11

1

各个行业CIO人数比较:

行业

人数

备注

冶金钢铁

56

电子电器

55

包括电子、电气、家电,不含信息产业

医疗医药

45

包括医疗机构(11人)、医药生产(34人)

商业零售

35

包括中间商、零售商

制造、机械

31

包括机械加工、生产制造

金融

30

能源

27

包括电力、煤炭,不含石油、石化

汽车

27

物流运输

26

石化日化

25

包括石油、石化、日用化工

快速消费品

24

包括饮料、食品等

中央机关

24

服装纺织

23

包括纺织、服装加工

信息产业

19

包括互联网、芯片、软件开发

地方机关

9

其他行业

人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