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思维加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大区总监/高级咨询师 李晋
科索路咨询公司 高级咨询经理 梁晟
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IO 王甲佳
这个国庆节,李钢过得很不舒心——说确切点儿,是心急火燎,忐忑不安。他在担心放假前自己递上去的那份“建议”会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李钢,雄伟集团信息中心主任,今年年初刚被雄伟集团的王总“挖”过来。雄伟集团是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现有两块主要业务:一是印刷、包装、轻工、环保、建材等大型机械成套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二是商业超市。去年全集团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这个业绩在国内民营企业中排不上号,但是在当地却数一数二。李钢原本是某大型国企的信息部门主管,一次开会时,被王总“盯”上了,王总“三顾茅庐”终于把李钢请到了雄伟。
雄伟的实力不能和大型国企相提并论,李钢看中的是王总对信息化的热情。“只要老总重视,我就有机会一展身手。原来的企业虽大,但领导对信息化一点认识都没有,待着太憋屈了。”李钢想。
在雄伟,李钢成了王总眼里的得力干将。首先,李钢把内部培训搞得有声有色,雄伟的信息中心一共有八个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经过李钢的指点,几个技术差的长进很明显。其次,李钢有空就找业务部门的人交流,尤其喜欢听他们“抱怨”,很快就熟悉了雄伟的业务流程以及其中的弊病。之后,他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结合集团现状,做了一个详细的信息化规划。五一过后,李钢按照“规划”开始进行平台软件的选型。
这一切都得到了王总的大力支持。但是集团内部对李钢的非议也渐渐多了起来。批评主要来自业务部门的主管:“牛什么牛,全仗着老总撑腰。说到底还是只会花钱,不会挣钱!”李钢听了很不舒服,但是他没反驳,他想用事实说话。
所谓的“事实”就是信息化给业务部门带来的看得见的好处。可惜,现在的雄伟距离那一天还有很远。年终考核倒是不远了,但是按照现有的绩效考核方式,信息中心能拿出什么让人心服口服的成绩吗?李钢不敢指望。
突然,李钢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是信息中心独立出去,成为一个独立核算的公司就好了。业务部门再和信息中心打交道,就成了“公对公”,所有的服务明码标价,省去了很多是非。年终考核的时候,收入支出都在明面上摆着,一清二白。李钢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大跳——像宝钢这样的大企业这么做无可厚非,雄伟这种规模的公司能这么干吗?
不过,这个念头并没有被吓回去,在李钢的脑子里反而越来越强烈了。为什么不行呢?李钢初步算了算,按照业务部门目前提出来的需求,雄伟集团今后两三年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将会有一、两百万,平均下来每年有几十万。信息中心独立出去之后生存是不成问题的。
更吸引李钢的是,平台软件上马之后,信息中心相当于掌握了一个系统开发工具。在这个基础上,雄伟有实力开发出适用于自己的信息化系统——CRM、ERP等。“我们完全有可能把这些自己开发出来的系统卖给其他同行业的企业。那些管理软件厂商再怎么强调行业,它们的产品恐怕也没有我们自己开发的系统更贴近企业。信息中心这样就成了挣钱的部门了!”李钢越想越激动。
国庆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份建议书,交给王总。王总说节后做决定。李钢的心一直悬着。好不容易熬到10月8号,公司上班。李钢迫不及待地找到王总。一贯支持他的王总这次却有些犹豫:“你提到的宝信之类的例子,和咱们不具有可比性。按照咱们公司的规模,把信息中心独立出去,有这个必要性吗?当然,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你再写一份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把这件事情的利、弊,独立以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详细地写一下,我再斟酌一下。”
这个结果在李钢的意料之中。毕竟,成立一个子公司不是一件拍拍脑袋就定下来的事。再说,老板没把这份“建议书”看成李钢在要权,而是仔细分析、认真对待,这让李钢感到很欣慰。只是可行性分析怎么做,李钢也没想好。信息中心独立出去将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呢?李钢陷入了沉思。
突破认识的误区
北京思维加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大区总监/高级咨询师 李晋
信息中心虽然没有专业厂商的“方法论”和各种“把式”,但是他们有着对这个行业最直接、最朴素的认识。李钢对信息中心独立之后的种种设想是有条件变成现实的。
李钢的困惑使我深感触动,类似的案例一直在中国大地上演。我认为在“信息中心是否要独立”这件事情上,目前业内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突破了这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件事情看起来一点都不复杂。
误区一:信息中心独立是不务正业?
信息中心在企业大都地位不高,能像伟雄集团这样重视李钢部门的企业还是少数。在企业看来,信息中心是个“消费部门”,难以接受这个部门不劳而获的同时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指手划脚。所以,一涉及到信息中心独立的事情上,很多人都会问:“他们(信息中心)到底要干什么?”
在我看来,持有这些观点的人不了解中国的管理软件业历史,也不了解管理软件业的特点。熟悉国内管理软件业发展历程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管理软件业的发展和信息中心的独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回顾中国管理软件业的早期,正是大量的信息中心在成功实现内部信息化之后,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并逐渐演变成为行业内的重要供应商。
在管理软件业,信息中心转型信息公司是有自己的优势的。管理软件强调技术和实践的结合, 信息中心往往前者弱后者强。但是管理软件说到底不是操作系统那么复杂的东西,这是一门实践科学,离开了复杂的深入实践,这个行业将一事无成。信息中心了解需求,他们是代表着“需求”,代表管理软件的发展方向。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信息中心虽然没有专业厂商的“方法论”和各种“把式”,但是他们有着对这个行业最直接、最朴素的认识。李钢对信息中心独立之后的种种设想是有条件变成现实的。
误区二:信息中心转型干什么?
虽然雄伟规模不大,但要是比起5个亿的营业额来,信息公司要去赚的那点钱,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大家要明白一点,大部分的信息中心转型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这里面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
要深层次解读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重新认识信息中心和信息化的关系。
业内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市面上有那么多软件公司,自己何必养那么多人呢?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在管理软件业有这样一句话:信息化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这揭示了管理软件一个无情的特性,那就是无止境的“持续完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谁能陪伴企业走下去?除了自己恐怕没有人。除了自己的信息中心,谁会陪着你一直“玩”下去呢?软件公司和你“搭伙”,为的是利益,说白了就是“钱”,不是真正的“结发夫妻”。
事实是,软件是可以买来的,但是信息化却买不来。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管理软件的本质是完成“管理和软件的对接”。买回来的管理软件与企业管理之间存在一个动态的不平衡,要处理好这对矛盾是异常复杂的。其关键在于,企业必须以我为主地展开信息化,否则就会失败。引进软件容易,但是进行管理变革却十分困难。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详细论述过管理无法外购的观点,核心观点就是:管理软件和管理一体两面,管理无法外购,信息化也无法外购,只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以我为主的搞信息化才是正确的。
怎样以我为主呢?强力型的信息中心是关键。这一点在信息化做得好的企业里面体现得非常充分。大家要明白一点:用户IT部门的发展与其信息化发展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如果,IT部门不能够成为一个战略部门,那么信息化的目标很难顺利实现。
第二,绩效考核是信息中心的大问题。
在案例中,李钢在想一件重要的事情——绩效考核。至今,信息中心的绩效考核从来都没有好的方法。以前很多人宣称ERP能够降低多少库存,能够加快多少资金周转率,所以有人就拿这个来考核信息中心。这种方法值得商榷。在我看来,信息中心考评的量化方法还没找到,至少我没有看到那个单位找到合适的方法。
连绩效考核的方法都找不到,那么“业绩”从何而来?没有业绩,信息中心又靠什么生存发展呢?所以,绩效考评是制约信息中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所以,李钢的苦恼的确非同一般。李钢的“独立之计”,其实是迫于无奈。
这两年,中国企业信息中心独立的案例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尤为普遍。这些信息中心独立出来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信息中心的持续发展,是为了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赚钱是次要目标。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信息中心独立也是很有好处的。现实中,很多信息中心的工作是很不饱满的,修修电脑、维护网络、看看书、上上网是很多信息中心的真实状态,如果企业不重视信息化,信息中心就会变成一个“休闲衙门”。要是独立出去了,这个状态很快就会改变。
误区三:信息中心转型来的公司难以成功?
我们现在来考虑一下新公司的发展问题。目前普遍认为,管理软件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专业的软件公司都做不好,更不要说是企业的信息中心。
其实,在管理软件业,信息中心往往和软件公司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这和其他类型的软件领域有着很大的差别。信息中心虽不能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产品、一个数据库产品或者一个中间件产品并以此为生,但是开发优秀的行业应用软件,并成功地进行商业运作并非想象的那么难。宝信、双汇都是好的例子。
这两年我拜访过很多的信息公司转型过来的软件公司,我常常为他们的意志和能力所震动,这种感受在其他所谓的“专业软件公司”身上我从来没有找到过。有人给我看过他们写的财务软件,说实话,和国内的专业厂商有得一拼。管理软件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强于理论研究的行业,信息中心转型过来的公司也是可以托起明日的太阳。
不过,这些公司真的要在行业里功成名就的确还显得有些“先天不足”,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营销问题和管理问题,而技术问题往往显得其次。但是,我对信息中心独立之后的前景,仍然充满信心,因为在一些缺乏合适的应用软件的行业来说,谁开发出合适的软件,谁就可能快速占有市场。另外,对于那些在供应链中居于链主地位的企业来说,成立信息公司的意义更加充分,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调整和优化供应链,市场就摆在眼前。
最后再说一点,由于近年平台软件的兴起,带来了新的技术革新,技术问题已经不再成为 “壁垒”,谁的行业实践经验丰富,谁就可能在管理软件市场上大有作为。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对待信息中心是否独立的态度上,企业大可不必那么瞻前顾后,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在果断地做出决定后,剩下的就只有如何认真踏实地做好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