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草根CIO正在崛起(下)
作者:宋乐永 来源:计算机世界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09日 点击数:
链接一
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四点建议
农村经纪人是农业市场化过程中诞生的一支新生力量,在激活农村市场流通、传播农业科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几亿农民的总量相比,区区几十万持证经纪人队伍实在太弱小
,如何培养一支精干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建议之一: 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整体而言,当前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有点儿鱼龙混杂,有的在无证经营,有的勾结外地客商欺骗农户或者明目张胆地欺诈外地客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农村经纪人个人素质千差万别; 二是疏于管理,虽然农村经纪人由工商部门发证,但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经纪人的管理,把个别欺骗农户或者欺诈外地客商的经纪人清除出农村经纪人队伍; 同时,加强对农村经纪人的培训,提升其个人素质和经营能力。
建议之二: 扶持产销协会和经济合作社发展。产销协会是当前维护农民利益的一种有效组织,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目前运营良好的产销协会多数有一个能力强且热心为民众服务的领头人。建议乡镇政府或者村委会对产销协会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在合适时机组织农民入股组建经济合作社,但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又不能干预经济合作社经营。
建议之三: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尽快实现村村通电话,东部地区实现宽带互联网进村,让买得起计算机的农民有条件上网。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在乡镇或者行政村设立“三农服务中心”,为不会上网的农民免费发送、查找市场信息等。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可设立计算机教室,给农民提供上网培训。
建议之四: 给农业经济合作社提供融资支持。建立农业经济合作社是走向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一步; 但农业经济合作社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是无融资渠道,既不能到银行贷款,也无法上市融资。建议政府部门给农业经济合作社提供担保或者改变信用社财产质押制度,允许农民用房产作贷款抵押等。
链接二
燕郊数字化新村
——吴雄寺村信息化参观记
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早晨7点,记者一行从市区出发,一路颠簸了3个多小时,长途跋涉80多公里才到达燕郊的吴雄寺村。吴雄寺村地处顺义区最东边,东邻平谷区,北接河北省三河。全村1000多人,以运输业为主,是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村级信息化试点。
用电脑办公的村支书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记者眼前一亮。宽敞的“老板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和打印机,一只粗大的手,轻点鼠标,村务信息就呈现在眼前。他就是吴雄寺村党支部书记周连宝。
周连宝,50多岁,初中文化,是村里的“电脑通”。当初,为了学习电脑,他复印了一张键盘图,贴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利用堵车的间隙学习打字。如今,计算机已成了周连宝生活的一部分,村委会所有文稿的撰写、数据统计等全用计算机完成; 村委会会议纪要也挂在网上,所有能上网的村民可以随时查看村务信息; 为食品加工厂采购大葱、土豆等原材料前,也首先上网查看价格信息。谈话间,周连宝在电脑上为记者打开一张全村宅基地图,轻点鼠标就会显示出各家宅基地的大小及家庭的详细信息。村委会李主任在旁边补充说: “我们书记的所有材料,全是自己录入。”
谈起农村信息网络发展,周连宝满脸兴奋: “这得感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5月,在中心的帮助下,村里投入了20万元,安装了一台服务器,建了4个光缆接收点,每个点花了5万元。一个点可覆盖100米范围的10家农户。目前全村上网农户百十来户,其中,上宽带网的有40来家。”
更让记者意外的是,吴雄寺村还建立了吴雄寺信息网。只要登录www.nnn
.net,吴雄寺村的信息一应俱全,在网站首页开设了新闻视窗、今日吴雄寺、信息服务、村办企业、社区服务等特色栏目。周书记憨厚地笑着说: “要说变化嘛,就是通过农村信息网的建立,通过学习计算机,村民的科技意识有所提高,老百姓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好处后,大家学习热情很高,常常是大人学会后回去教孩子。农村信息网对农产品销售帮助也挺大。”
吴雄寺村有一个300多亩的葡萄园。2004年,周连宝在网上发了一条葡萄销售信息,几天后一位广西客商就打电话找他买葡萄,“没想到,他把我们的葡萄全买走了!”
农家女“忙”上网
离吴雄寺村委会几十米远,就是村民王小卫家。走进客厅,在进门左手靠近窗户旁有一张桌子,桌上电脑边放着液晶显示器。女主人叫王小卫,高中文化,是村里第一拨参加电脑网络培训的。
“上网主要干什么?”王小卫腼腆地说: “主要是看小说、到网上搜歌,有时候也上网查材料,帮助上小学的儿子写作业!”“互联网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过去在家比较空虚,现在充实多了!”在一旁的吴雄寺村妇女主任李淑美补充说: “过去村民没事就搓麻将,甚至赌博,现在大家没事就上网,搓麻将的少多了!”
除上网外,王小卫还用Excell表记账。王小卫夫妇和另外三户村民合伙买了一辆汽车搞运输,汽车每天运了多少货,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包括加油、修理、买配件等,王小卫都清清楚楚用电脑记录下来。“这样,到月底花了多少,挣了多少,每家应该分多少,一清二楚。”王小卫说。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训教师陈文泽前后到吴雄寺村几十次。陈文泽说,吴雄寺村村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很高,有的农家女学电脑,不学会不走。王小卫就是第一批培训时学习优秀的学员。
世界信息峰会主席布鲁克听说吴雄寺村信息化的故事后,不相信是真的,2004年到中国考察期间,布鲁克特意来到吴雄寺村,并让村民用电脑给自己发了封电子邮件; 发送成功后,布鲁克竖起大拇指说: “你们真了不起!”
评论
建立多层次信息化支农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尤其公共财政支持,但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应该一哄而上,推进农业信息化尤其如此。
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涉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要职责,不是建设一两个农业信息化网站或者支持几个信息化试点村庄,而是建设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制定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以及采集基础农业信息等。近几年,频频发生“伤心大白菜”、“伤心甘蔗”、“伤心柑橘”等事件,一方面很多人抱怨农民不关注市场需求信息,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另一方面,农民真的上网查找大白菜等种植信息时,又发现找不到各地大白菜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市场需求预测等实用信息。笔者认为,中央和省级农业部门应下大力气建立完善农业市场信息采集体系,如全国各地蔬菜价格的采集体系、农产品种植面积采集体系等,然后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发布。
地市和县级政府涉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改造农技站服务体系,利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手段给农民提供无偿服务,同时做好农业信息的本地化工作。福建省三明市通过建立市、县、乡三级农业155网络,整合涉农资源,无偿给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根据个别农民需要派农技员到田间地头给予具体指导。此外,三明市农业局还组织农业专家根据三明市农民的需求甄选、搜集、加工相关农业市场与技术信息等,发到农业155网上。乡镇农技员则面对普通百姓,或者通过电话回答农民五花八门的问题,或者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的具体难题。
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则是联系千家万户和政府的纽带。当前,对农业信息化需求最强烈的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农业经纪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因为他们已经走上农业市场化的道路。他们一方面通过学习农业科技、利用农业市场信息,成了农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成为其他村民学习的榜样; 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其他农民销售农产品等,带领村民走上了农业市场化的道路,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两支队伍,一是整合涉农资源,改造农技员队伍,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给农民提供无偿服务; 二是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规范各类产销协会等,带领千家万户农民走上农业产业化道路。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是农技员队伍的主要“客户”; 也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宋乐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