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博客,CIO的新舞台
作者:佚名 来源:CCU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8日 点击数:

博客(Blog)正在成为CIO们施展拳脚的一个新舞台。

许明、王甲佳的博客和他们写博客的真实状态,以及何雨生、朱兆武等对CIO博客的态度,可以说,代表了当前国内CIO博客的典型境遇。

小范围调查显示,仅有8位IT主管已经开了博客,22位未开博客IT主管中的17位表示,有兴趣开博客。而且,80%多(25人)赞成IT主管开博客。

我的博客刚满月

2006年5月,在一个媒体朋友的撺掇下,许明用心地在一个专业博客网站上开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截止采访时,他的博客刚满月。在一个多月之内,他已经发表了34篇博客日志,访问次数为3500多。

许明,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网络信息部经理。博客上有他更为详细的个人介绍:“大本学的是精密机械工程……第一份工作是分析仪器的研发……九年的进出口生涯……1997年到建发集团任职……2000年春天,建发决定成立IT部门,我这个生意人被意外选中负责筹建……”

在博客首页左侧的一张大幅照片上,一个稍微有点发福、带着大框架眼睛、面带微笑的中年男人,穿着深蓝西装,斯文地坐在沙发上。这个人就是许明。

照片下面,是许明调侃似的自我介绍:“一个非IT专业的知识商人,在经历多年光谱仪器研发和进出口贸易之后,六年前阴错阳差地开始搞IT管理,比较好学,爱胡思乱想,工作很努力,生活比较单调,心地还算善良,喜欢交各种各样的朋友……”

一个准CIO的管理博客

许明在博客里自诩为“老酷”,并称自己的博客是“一个准CIO的管理博客”。在他写的34篇博客日志之中,23篇是关于管理和IT管理的文章。

IT员工的入职辅导、IT员工的选聘原则和案例、IT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7080”IT员工的特点和管理要点等文章,都引起诸多好评。

这些管理文章都凝聚着许明对自身管理工作中的思考和体会。比如,在“7080IT员工的特点和管理要点”一文中,他写到“2000年之后搞IT管理,几乎年年都在招人,几年下来面试过的人不下百余人,和现有员工一样,大多数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二、三十岁IT专业背景的年轻人,根据对他们的了解,我觉得他们确有上述知识型年轻员工的共同特点,也发现IT类员工具有一些独特性。”

在这篇文章的后面,可以看到同行的好评:“看了你一系列札记,深受启发。谢谢您。”对于每篇文章的每个评价,许明都会认真地给予回复。

认识“老酷”的另一面

博客也是许明抒发个人情怀、展现自我风采的空间。

博客“相册”里展示着许明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许明的“黑虎”车。驴友经历、生活感悟、自娱自乐等版块里面的文章,表达了许明对艺术、旅游、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许家有女年14”一文,洋洋洒洒四千字,修修改改历时24天,表达了作为父亲的许明对于女儿的融融爱心。

他在文章中写到:“我女儿可心今年十四周岁,属猴,身高167CM,体重59KG,穿39号鞋……她出生的时刻满邪门的:深夜23时59分60秒,秒针刚过12的位置她就哇哇落地!更邪门的是当年4月17日是受难节!我也因此常常想是否她也因此显得很独特?”

他记得女儿14年来许多细小的琐事:“她小时候满臭美的,最爱穿连衣裙,穿上连衣裙后的第一个动作必定是原地转一圈:看着裙子飘起来很开心!……

这些文字让我们看到,许明作为父亲的另一面:细致、开明而深情。看着这些照片、抒发情感的文字,怎么能不被这个充满柔情的许明而感动?

交流的乐趣

解读许明的博客,从这些字里行间,似乎看到的是一个人老心不老、历经世事磨练、智慧而达观的男人。

让别人了解自己,不是许明开博客的初衷。在“老酷的博客开篇”一文中,我们似乎能一探究竟:

“六年准CIO生涯不同于以前当业务部门经理,不过很多管理套路其实也相通,忙忙碌碌几年下来,时常想着要写点东西下来,因为觉得自己二十几年的职业经历和建发一样很丰富多彩……2003年上完北大光华MBA课程后,这种念头越发强烈,幸好有博客这样的工具,让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实现这种愿望,否则就只能自说自话了,没有机会给别人交流。”

“博客对自己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主要是交流。思想通过交流,才有收获。希望通过与同行交流,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触发自己在IT方面的思路。”许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而在最初开博客的几天里,为了让人真切感受一个CIO的日常工作,许明在博客里记录了自己的日程安排。在5月1日的日志中,可以看到许明当天的行程:6:36,在手机闹钟响前睡醒,即刻起床、穿衣;6:50,敲女儿房门喊“可心,到点了”,内有应答,说明她已起床:7:17,……7:25,……

随后,开始发表IT管理方面的经验体会。这些文章都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探讨。“要的就是与高手过招的感觉。”许明说。目前,已经有好几家IT媒体慕名而来,要转载许明博客中的文章。

“忙”是绕不开的话题

许明最新发表的博客日志,是在6月6日晚上六点多写的一篇文章。离当前快一个月时间内,他还没有发表一篇日志。

“IT人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也不例外,最近太忙了。”许明的声音在电话里略显疲惫。

他一般都在6点半之后下班,加班到8、9点是常有的事儿。至于博客,他只能抽时间写,要么在晚上,要么在节假日,因此,他比以往更忙了。只要有些想法,他会先记录下要点,随后抽时间写。尽管不是出笔成章,但他写得很快。

“开博客肯定要花时间,但从中能找到乐趣,自己也觉得很开心。”许明如此解释自己对博客的热情。

担忧与期待

开博客要花时间,由于怕同事说自己“不务正业”,许明没敢让公司其他人知道自己在开博客。

尽管已经从博客中找到交流的乐趣,但许明还不太满意当前的状态,因为访问这个专业博客网站的人比较少,尤其是缺少同行的交流,因此,他有一种找不到“对手”的感觉。

有些垃圾评论要及时去处理让他觉得困扰,以及博客文章的知识产权问题也让他很困扰。

“就像开茶楼的,怎样让人觉得有味道,让人常来,这是专业博客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许明表示。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网络信息部经理

许明的博客网址:http://www.ceocio.com.cn/blog/user1/2652/index.html

王甲佳,从论坛到博客

王甲佳,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IO。他有两个博客,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以前的博客是为自己收集与信息化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因为东西比较杂,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点击进入这个已经从2006年5月停止更新的博客,除了收集信息化相关的资料以外,还有王甲佳自己的一些生活感悟,一些经济学、哲学方面的知识,甚至还有一首他所写的小诗。

从2004年10月8日到2006年5月16日,147篇日志,平均每个月更新7篇,王甲佳应该说是一个勤快的作者了。

放弃这个博客的原因很简单,他在博客的公告栏里说,“在网上类似Blog一直有好几个,每个的维护时间平均只有2~3个小时,结果是处处很不专业。所以,还是下定决心以一个博客为主,这其实也是最近工作体验的一个成果,世界只有专注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可贵的,更是最可爱的。”

博客和论坛

目前,王甲佳已经把自己的博客阵地转移到支点网新开的博客频道。支点网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管理软件分会主办的专注企业信息化的网站,其信息化社区是国内企业信息化的人气最旺的交流社区之一。

2003年1月13日注册的王甲佳是支点网信息化论坛的老用户了,实名注册的他不仅是论坛发贴量的第三名,还是专家论坛和CIO论剑2个版块的版主。在论坛里经常可以看到王甲佳就信息化相关问题发表的观点,也经常有新手向他讨教问题,在这个论坛里,他可以说是风云人物之一。

谈到博客和论坛的关系,王甲佳说,相比之下,博客更容易边缘化。因为在博客上写东西本来是用于交流,但是如果太投入的话会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可以通过博客来吸引一方朋友,或者是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这个角度上说,博客很有意义。

和论坛相比,博客有一些自己的个人体会和领悟在里面,并且由于博客是长期连续发表的,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可以表露出一个人整体的状态。而论坛上可能就某些具体问题讨论,虽然是小众行为,传播面也可以很广。

利用博客收集意见

2006年4月17日,王甲佳在支点网的博客正式开张,名为“一个平台软件项目的推进”,现在已经是支点网博客热门排行榜的第一名。博客上的17篇文章几乎每篇都有评论,王甲佳说那是因为这个博客地址的链接被他放到了支点网的信息化论坛上,所以经常有论坛上的朋友过来看看,发表一下看法,提一些建议。

除了博客,王甲佳还在单位的内部网上有一个相当于专题性质的项目专栏。采用的是实名制,说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他认为,博客虽好,但是如果把正在进行中的一些项目情况写上去的话,有可能会泄露一些企业的秘密,而在企业内部网交流就没有这些问题。

王甲佳说,内部网上的交流虽然对具体工作的推动有所帮助,但也不能用这种形式来代替培训和会议,网上的交流只能起一个补充作用。而博客的作用是可以收集一些有价值的工作意见,如果妥善利用会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

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IO

王甲佳

王甲佳博客网址:

http://www.kmcenter.org/blog/user1/54/index.html(右图)

http://bbs.topoint.com.cn/boke.asp?seca.index.html(左图)

不写博客,因为我很忙

采访北大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何雨生的时候,他正忙着准备开会。谈到开博客,前段时间,某专业网站专门给他开了个博客,但他从来没去过,因为太忙了。

“对工作有用吗?如果想和内部员工交流,发个电子邮件或者建个BBS就行了;如果有兴趣,当个论坛的版主就行了。” 何雨生爽快地质疑“博客对工作有帮助”的说法。

何雨生笑谈博客的原动力是“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是以某一个人为主的传播方式,类似徐静蕾这样的大明星,才能使获得相当数量的点击率,而小人物怎么能引起别人的兴趣。

与何雨生一样,无锡市慈善医院总工朱兆武、江西省科技馆网络主管李克等,由于工作繁忙,尚未建博客。

但与何雨生不同的是,他们对开博客很有兴趣。朱兆武认为,可以用于交流沟通,网上论谈。而且,最好开个与IT无关的博客,“秀”出自己的另一面。

CIO开个什么样的博客?

许明、王甲佳的博客和他们写博客的真实状态,以及何雨生、朱兆武等对CIO博客的态度,可以说,代表了当前国内CIO博客的典型境遇。

更多IT主管对于CIO博客是什么态度?编辑部特别在《中国计算机用户》读者俱乐部上进行了网上调查,共获得30份有效反馈(如图1~图5)。

22人没开Blog,但多数有兴趣

在此次调查中,仅有8位IT主管表示,已经开了博客,70%多(22人)表示,没开博客。但是,22位IT主管中的17位表示,有兴趣开博客(如图1、图2)。

江西省科技馆网络主管李克表示,虽然目前自己没有开通博客,但无庸讳言,建立自己的IT博客对工作有很大帮助。如果在专门的IT博客网站中建立自己的博客,可以互相交流工作的酸甜苦辣,探讨技术问题,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展现自我,对今后的发展有益。李克的看法代表了这些人的意见。

调查也显示(如图3),80%多(25人)赞成IT主管开博客,因为它对工作有帮助。

没有人反对IT主管开博客。仅有5个人表示视CIO个人情况而定,如果有时间,可以开博客,如果没时间则不必赶潮流。

博客对CIO的工作是否有帮助呢?(如图5)调查结果显示,近70%(20人)认为有帮助。

福建省莆田市民政局文电室部门主管郭龙柱表示,CIO博客实质上应该就是网络版公开化的工作日志,与非公开化的工作日志相比,博客收到的反馈可能比平常工作交流中收到的要多得多,而且往往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行业或一个单位或系统,对于IT人来说,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日益普及以及各个不同应用领域之间的相互交叉影响,使得每位IT人的知识结构都不得不更趋于开放,而网络则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选择。因此,就个人职业发展和技能增长来说,IT主管开博客是值得的,也是有益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博客上,绝不能因为要进行交流,就将公司商业机密或单位甚至国家机密均予以公开,在应有所保留的地方,就必须保留。

5人认为帮助不大;其他人则没有发表意见。

以技术交流为主

如此多IT主管对CIO博客感兴趣,那么他们所希望的CIO博客什么样?

调查显示(如图4),除了个人介绍是必需的一项内容,近70%(20人)被调查者认为,CIO博客应该以IT技术交流为主。

烟台华东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管理部部门经理刘永义在调查中也表示,IT主管的博客,要方便技术和业务交流,方便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道出IT人员的心声,让更多人了解IT人员的辛苦,以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

50%被调查者也表示,CIO博客应该具有个人特色。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网络中心白红钢表示,博客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突出个人魅力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有人表示,要在博客中“秀”出CIO的另一面。

如何开博客?

博客提供一种在网络上快速公布信息的方法,并能创造一个在线版的讨论。

如何开始?

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开博客。

有许多开博客的理由。美国某公司CIO彼特表示,开博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些潜在的技术趋势信息。美国某地方卫生保健部CIO威尔表示,开博客不仅是为了讨论卫生保健方面关于IT的一般知识,而且为了提升他的形象。当温德利是2001~2002年美国犹他州CIO 时,他开博客是为了提升与广泛分布的员工之间的沟通。

以上都是好理由。开博客的其他一些理由是:

作为某个领域的思想领导者,希望通过博客确立公司和自己的形象;喜欢写作;可以组织项目或者话题讨论而没有email的混乱。

不要因为看起来很酷而开博客。一个有效的博客应该有清晰的、聚焦的话题。

其二,了解你的读者。

无人想让博客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你要知道你想让谁来读你的博客,以及为什么想让他们来读你的博客。

比如,你可能想为你的IT员工开博客,以便了解他们的想法。另外,如果你为公司其他人员而写,以便解释IT的神秘性,那么你的博客是安全的。那样,你的论调和主题可能很少受到监视。并且,你的博客所接受到的邮件,不会怀有太多恶意,因为公司博客者倾向于注明自己的姓名。而在一个公共博客,如果想把垃圾邮件排斥在外,则很难。

博客也能不只一个人去写。某CIO表示,当他公司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内部博客时,这些个人博客正变得不太重要。相反,围绕特定主题或者特定项目的博客,正被多个人组织起来。这对我们有点启发。

其三,了解开博客的程序。

由于时间问题,你可能不愿意开博客。某业内人士曾评论说:“博客正朝着注意力经济的脉络发展。

它的确变成一种需要投入时间的专门工作。我承受不起,因此,在一些对我比较重要的事情上,我才写博客。有时候,我两周都没有写博客。”

美国某公司CIO提姆是有规律地发贴子。但是,有四个人帮他减轻压力。许多写博客者表示,偶尔发帖比较好,只要你尽量更新。

开博客需要花时间的主要原因是不允许代笔。IBM公司的建议是:首要的事情是要变得可信。“你不是在写白皮书”或者出售公司的信息,不要把那些你不会在e-mail或者客户宴会上提交的素材放在博客上。

这也是为什么IBM博客只有一个高级执行者的原因,并且那就是主意大王Berger。

他每周发贴两次,主题常常基于演讲或者业务经历(比如在中国他不能读自己的博客。)Berger的工作是寻找创新的点子和市场趋势,所以博客在他和读者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并有效地为他的主意建立一种反馈机制。

为你导航

对于写博客者来说,文化就是一切。你的博客需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不能与公司文化迥然不同。这是从犹他州政府前CIO温德利那里获得的经验。2002年5月他开始写博客,并认为博客是交流思想的一种好方法。

但是,州政府不像技术公司一样能随心所欲地行事。如果温德利张贴一些他所感兴趣的关于企业即时消息的内容,他的许多员工会把它作为开始实施这项技术的指示,而不是邀请他们讨论这个想法。

他发现,博客也能错误传达信息并伤害士气。温德利曾鼓励员工写博客。一个管理者张贴了一个关于email为什么会丢失的贴子。这个贴子所提及的是事实,但是,这个管理者的员工感觉被公开地出卖了(因为其他IT员工和政府雇员读到了这篇帖子)。最终,那位管理者发现,自己不可能与他的员工继续一起工作,随后离开了这个岗位。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温德利表示,在每个贴子上说明“为什么要写博客”,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尽量不要透露任何可能引起记者关注的事情。博客的非正式仅仅在于它很容易发布信息,但它仍然是一种业务沟通形式。

你不能使你的观点脱离你的工作环境,因为你是执行主管,你所说的肯定会影响业务运作。

美国某公司CIO卫德曾经称自己的博客为“无偏见的CIO”,但是,他不可能对于任何事情都毫无偏见。因此,他对竞争对手犯错的地方不加评论,他不唠叨他的卖主,而且他也不提及他的员工。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是好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