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好又多陈连寿:沟通,让CIO更卓越
作者:傅 浩 来源:ccw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12日 点击数:
作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卖场之一———“好又多”的CIO,陈连寿5年来工作的核心是集团IT系统的整合,而他50%的精力,放在了沟通上。


IT系统的集中,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
在陈连寿看来,像好又多这样的连锁卖场企业,最难的事情就是要讲同样的语言,做同样的事情。各个门店就是卖出的西瓜一个夏天下来少说也有几千吨,不同的地方采购的方法、价钱都不一样,要是不能在IT系统里整合数据,如何有效管理?
但是,“原来各个事业部、门店都有自己的数据库,现在收回到总部进行管理,事业部很自然地就会觉得自己的东西被拿走了”。这位好又多CIO就曾碰到这样的事,一次事业部的系统宕机,导致数据无法读取,问题还没查清,就听到议论纷纷:一定都是集中惹的祸!
50%的精力
2000年,刚进入好又多的陈连寿,面对的就是整个集团扩张迅速,却又各自为战的IT系统。这位老资格的信息主管隐隐意识到,在未来5年里,自己的工作核心就将是集团IT系统的整合、集中,乃至无止境地沟通、矛盾、再沟通。
好又多1997年成立于广州,后来门店先开到成都,从西南发力进而进军全国, 为了尽快占领市场,开始时好又多各门店、事业部主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IT系统也是各自上马建设。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各自为战”也给集团企业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2001年左右,陈连寿开始着手集团IT系统的整合工作。
陈连寿说,自己50%以上的精力放在了这样同公司上下的沟通上。因为IT系统的集中都会涉及流程的变化,而每一个变化要顺利实行,无他,只有进行说服,沟通。
“像我们公司,不需要很先进的技术,但是变化很快,IT建设又没有对和错,这样做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只有靠沟通才能找到最好最适合的办法。”另一方面,每一次变革都总会有阻力,最开始的时候是要求商品策略统一、货号统一,“那段时间的沟通才是累呢”!
而很长一段时间里,陈连寿的日程成天排得满满的,飞到全国各地的门店,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沟通。“有时候靠行政压力,有时候靠关系”,陈连寿“狡猾”地笑了笑,“比如一些彼此关系不错的事业部老总,就先和他们沟通,说服他们,然后再推广到全国”。
陈连寿的另一大秘诀是,该坚持的时候一定坚持,有的也做一些妥协。“比如货号统一,我们要做,各地的事业部反对,后来得到老板的支持,但是统一的货品号码到底怎么编?那就妥协一下,按各事业部习惯的做法来,毕竟他们是最后的使用者嘛”。在好又多公司,各事业部以地域划分,大致相当于各地分公司的概念。
让事实说话
沟通说起来简单,但沟通需要的往往不止言辞,还包括事实。
“你的智慧、领导能力都要强。必须证明你能做得好,而且对好又多公司好”。有一次,陈连寿建议把一个分系统也集中到总公司的IT部门来,受到了激烈的反对,而平时与他交好的几位事业部老总也采取中立,最终在老板的支持下才得以执行。过了半年,效果显现,那时中立的一位事业部老总反问陈连寿,当时你怎么会想到这一招的?陈连寿笑笑说,这就是我的专业,否则要信息主管干什么呢?
正是专业,让陈连寿在沟通中得以挺直腰杆。这种专业,简单地说,就是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战术上讲,比如购置什么系统,是不是只选对的不买贵的,战略上讲,是不是真正了解企业目标,并制订可执行的方案,而不是出于CIO本人的技术情结。
在台湾,陈连寿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企业,实力很强,分公司每家有一台大型机,但居然从来没有拆过封。到好又多后,陈连寿手里也集中回来两台大型机,“不过现在都停掉了,全部是PC Server,速度反而快。”
集中也是如此。集中不等于一点一滴全都自己做。统一之后不让事业部感到受限,收放之间就要拿捏,就要有尺度。
陈连寿开出的“药方”是“集中管理,分散处理”的事业部、总部两层IT组织架构。原来门店的人员,精简、补充到事业部IT部门,源代码、数据库、服务器收归总部统一管理。IT总部,如今更象是一个内部的IT服务商。信息化中有涉及流程变化的部分,就由总公司出面“强烈要求”,事业部执行,“我们提供方法论”。
“如今不大需要到各个事业部去跑了,但是沟通的任务一点不少。” 最近陈连寿要跑一趟广州,物流系统近期上线,广州是第一家。“我们现在刚刚做到了‘说同样的语言’,接下来要做的,是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用‘同样的思路’”,另一方面,好又多的IT新应用也是越来越多。
在陈连寿的IT规划中,接下去的项目包括仓储、集团财务、VOIP等,和刚刚完成的明基逐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系统一样,陈连寿说自己仍然会特别看重软件厂商的二次开发能力。因为企业发展太快,现阶段有缺的要及时补上去,未来有新的idea的时候,系统也能够快速适应变化。而接下去的挑战,还是在于资料的稳定度和系统的备源。异地备源还不敢做这样的投资,但911后这方面的担心是越来越重了,“不想还好,越想越害怕”。
难以替代的能力
沟通不仅仅是IT集中的秘诀。在陈连寿看来,沟通能力正是一个CIO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环。陈连寿坦言这是自己一直坚持的一个理念:“只是会编程的话我可以随时找个人来代替你,但是你的沟通能力是很难被替代的”。
陈连寿解释说,这并不是说编程就不重要,“我们不会强调普通话很重要,普通话是基本的,但是会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沟通对于IT人员来说也是这样。IT人员编程是最基本的,但是更进一步,讲到对公司需求和整个架构的理解,缺少沟通就很难达到更高的境界!”。陈连寿认为,在初做程序员的1-4年内,技术因素要占到成功因素的90%以上,而随着自己成长为主管,可能技术的因素就只剩了四、五成,越来越多的时候,靠的还是沟通。
陈连寿的“沟通卓越”论,有时令自己手底下的“技术型”员工们也有些难以接受,好在他是做程序员出身,自己在写程序方面足够强———“做技术的人的特色,主管不强很难指挥动他们”。这便是另一种沟通了。在陈连寿看来,训练一个熟练的程序员大约要四到五年,如果什么都不会写,根本没法面对程序员做沟通管理的工作,“人家要写几天的你一天就写完了,还写得很漂亮才行。”
尽管身为总公司CIO,陈连寿仍然不时冲到一线,过过当程序员的瘾。而看着手下程序员的作品,他也在里面读出了文章的门道。“这里也有起承转合,程序员就是要把每个程序都当作艺术品一样。刚入行时可以像工匠一样,做些模仿的工作,然后逐步加入自己的东西,要有天赋,要执着,要有兴趣!”另一个挺有寓言色彩的故事是,陈连寿在台湾时,曾经这样面试程序员:“你家里买了电脑没有?”,没有电脑就不录取,“身为程序员回家后不面对电脑,怎么能在这一行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