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国制造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的宏大蓝图。
睿信咨询顾问站在微观视角,企业老板们不关心“顶层设计”,他们关心的是:
“风向变了,我该怎么办?”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听起来很花钱,我的钱从哪儿来?”
“别人是怎么转型的?我能抄的‘作业’在哪里?”

——“碳足迹”管理刻不容缓:学学美的,建立自己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库”,量化你的减碳成果。
各位制造企业的老板们:
我们先来看一个残酷的现实: 依赖土地、劳动力、资本的“规模扩张”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增速正在放缓(从8.1%降至5.8%) ,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75%。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极其严峻:
发达国家(美、德)在搞“再工业化”,试图在高端技术上“卡脖子” 。
新兴经济体(如越南)在用“低成本”抢我们的中低端订单 。
欧盟的“碳关税”(CBAM)已经落地,“绿色壁垒”正变成“贸易壁垒” 。
我们正被“双向挤压” 。如果继续拼规模、拼价格,未来只会更难。
风向已经彻底变了。
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制造业的“下半场”定下了总基调:从“规模扩张为主”全面转向“质量效益优先”。
这意味着,国家衡量制造业的标尺,已经从“体量”转向了“质量”。
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必须立刻调整战略。本文将为你深度解读:
💡 “三化”转型:高端、智能、绿色,到底怎么转?
🚀 “标杆作业”:宝武、美的、格兰仕的转型案例,我们能学什么?
💰 “钱从哪来”:国家准备了哪些“政策工具箱”帮你转型?
“大而不强”是我们最大的痛点。高端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度超过50%。我们承担了组装,却只拿了不到10%的增加值 。
“高端化”就是要破解这个局,从“卖产品”转向“卖价值”。
【标杆作业:铁建重工的“逆袭”】
痛点:盾构机的“心脏”——主轴承,长期被国外垄断,进口价高达1200万/套 。
破局:铁建重工联合中科院、洛轴所,历经8年攻关,研制出国产主轴承 。
结果:倒逼进口价格降至500万,自己实现65%的国内市占率 。
【睿信咨询给老板的启示】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创新”:像铁建重工和株洲轨道交通集群那样 ,主动联合你的上下游、科研院所,组建“创新共同体” ,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
从“制造”转向“服务”:这可能是最高效的高端化路径。学学徐工机械,在卖设备的同时,开发一个“远程运维平台”,让服务收入占比达到27%,而这部分毛利率比卖硬件高15%。
“智能化”是提升“质量效益”最直接的手段。
【标杆作业(一):东阁不锈钢的“黑灯工厂”】
场景:江苏东台一家传统厨具厂,通过“机器换人+数据联网”改造 。
结果:人均效率提升320%,产品不良率从12%降至0.8%,生产周期压缩52%,每年光电费就省下1800万 。
【标杆作业(二):格兰仕的“未来工厂”】
场景:顺德工厂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映射20万平米的厂区 。
结果:AI算法能同时处理2000个定制化订单,产品换型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5分钟。
【中小企业怎么办?】“智改数转”太贵?国家正在推“普惠性”数字化。
政府出钱“体检”:东台市为746家规上企业提供免费数字化诊断,出具“一企一策”方案 。
平台“共享”降门槛:苏州吴中区的模具产业园,200多家中小企业共享“根云”平台的CAE仿真软件和知识库,研发周期缩短40% 。
【睿信咨询给老板的启示】
先“诊断”再“动刀”:利用政府的免费诊断服务,别盲目上马 。
抱团上云:中小企业不要自己建平台,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的共享资源,成本更低、见效更快 。
“绿色化”不再是环保部门的要求,而是决定你生死的“市场准入门槛”。欧盟碳关税(CBAM)已经开始,高碳产品未来根本卖不出去 。
但绿色化不是只花钱,它更能“赚钱”。
【标杆作业(一):磊达集团的“变废为宝”】
场景:江苏东台的水泥龙头,投资3.2亿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生产线 。
结果(双重收益):
新收入:处理工业危废和城市污泥,获得每吨300元的处置费 。
降成本:利用焚烧余热发电,满足自身30%的电力需求 。
结论:综合效益使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8年。
【标杆作业(二):东台中玻的“绿色溢价”】
场景:研发TCO导电膜玻璃,成为光伏建筑(BIPV)的核心材料 。
结果:凭借优异的节能特性,产品在欧洲市场获得15%-20%的溢价,出口额暴增93% 。
【睿信咨询给老板的启示】
“绿色化”是“金钥匙”:它能帮你拿到欧洲订单 ,也能帮你拿到政府的“绿色电价”补贴和低息“绿色信贷” 。
“碳足迹”管理刻不容缓:学学美的,建立自己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库”,量化你的减碳成果 。这在未来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级绿色工厂对标:开展绿色工厂创建与评价。一个时代结束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大洗牌,不懂“动态淘汰”的企业将被预警!
转型升级,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钱。国家已经备好了一整套“政策工具箱”,从“输血减负”转向“创新激励” 。
【老板们要申请的4种“补贴”】
1、税收优惠(最直接)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已提至175%。这是对你创新投入的最大支持。
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2025年前三季度已退税4200亿 。
节能环保设备:购置专用设备,可享受10%的投资额抵免企业所得税 。
2、专项贷款(利息低)
设备更新专项贷款:中央财政贴息,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可降至3.2%。
绿色信贷:兴业银行给中玻的技改贷款,利率下浮10%,还创新了“碳资产质押” 。
3、“首台(套)”保险(兜底风险)
你的新装备、新材料不敢用?国家提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2025年提供了超800亿的风险保障 。
4、碳市场收益(未来金矿)
宝钢股份通过节能改造,在碳市场交易获益超6亿元。这证明了“减排-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是完全可行的 。
二十届四中全会已经为制造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挑战是巨大的:“卡脖子”技术 、区域发展不平衡 、以及我们脑中“规模情结”的路径依赖 依然存在。
但正如报告所言,“十五五”时期将是关键的窗口期。国家将通过技术赋能、标准领航、设备更新、绿色制造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转型落地 。
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制造企业家而言,这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死题”。
是继续在“规模扩张”的红海里内卷,还是立刻转向“质量效益”的蓝海去开辟新战场?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扫码填写问卷或加睿信咨询绿色制造评价“一对一”服务微信(fjcioxl)开展国家级绿色工厂创建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