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CIO要分析好四项“关键成本”
作者:王永贵 来源:cio.it168.com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9日 点击数:

 CIO在企业中的地位,是靠自己实力争取来的。CIO要想在企业管理中获得足够的话语权,除了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外,还要有足够的管理能力,这将体现在投入产出的量化管理和IT管理的制度性的建设。

俗话说:市场拓展是毛利,节省资金是纯利。信息化建设如果能降低成本,也就为企业创造了有形的价值。CIO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了解企业的商业运作,这是建立在量、本、利基础之上的。量、本、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作为CIO除了对自身部门的投入产出了如指掌之外,更要对自己的投入,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再由效益量化为收益,这才是企业对CIO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

CIO们不妨学一学成本会计对管理流程的成本分析,为IT部门建立一本成本分析帐,在完整的成本分析基础上,实现IT部门的价值量化,将CIO有形的工作以及成本投入获得的收益簿记在册,对投入产出建立起合乎管理程序的验收制度。

四项关键的成本分析

信息化部门的成本分析,一般包括四种形式:

第一种为消耗成本。比如信息化建设当中的耗材成本,可以通过把企业内部的彩色打印机改成用代用墨水,一年就可以节省不少钱。

第二种为效率成本。比如增加一台服务器,把投入前的效率进行量化存档,然后再投入之后进行量化比较,得出效率提高的收益,然后再用财务手段折合成货币,这样CIO的投入产出就有了科学的依据。

第三种为机会成本。一个项目的选择、实施和应用,当面临多种选择时,选择A方案可能获益600,选择B方案可能获益500,选择C方案……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先后、时机、成败进行量化分析即可完成IT部门的效益评估。

第四种为风险成本。做一个IT项目,本身都存在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有管理上的风险投入,同时也有管理上的风险收益。比如,在软件的选型、实施的时机、外包还是自行改造,这本身都包含有各种风险。风险成本的大小,对企业本身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CIO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信息化项目的改造当中,把项目风险降到最低,这也是一个具有管理才能的CIO必备素质。

用财务制度规范IT成本管理

当CIO把物性的管理收益,反映在量化指标的基础之上,转化为以货币为标准的投资收益之后,CIO在企业中自然就获得了管理的话语权。在这里,CIO的管理把财务上成本分析手段引入到管理之中,有形的资金投入化为无性资产折旧;然后再由无形资产的折旧,转化为有形的投资的收益,这就是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

财务管理是建立在财务制度基础之上的,作为IT部门的财务管理,同样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在IT成本的管理当中,如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手段,CIO所主张的管理数据很难获得认同。所以,管理上的制度流程建设,甚至要优先于成本分析簿记制度的建设。

在财务管理上,会计制度一般是以年度为计算单位的。作为IT管理部门,除了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之外,还有对企业管理流程的分析,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改造,这些都涉及到投入产出的量、本、利的分析与对比。

IT部门在一年当中,投入的成本转化为设备,这是一个投资的过程。再由投资转化为合理的投资回报,这是IT的产出的过程。按照严格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对每年的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通过控制关键的投入和产出逐步提高投入产出比,从逐步实现IT部门由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