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CIO目前似乎陷入了一个进退维谷、左右逢“冤”的尴尬境地,甚至有人这样评价CIO:说懂技术,根本不专;说懂管理,根本不长;搞搞技术,大家鼓掌;涉及管理,无人帮忙;呆在企业,空有理想;离开企业,空手一双;要想改革,当头一棒;要想混混,好事一桩;要想休息,选择退养;要想发展,及早改行。这样的评价虽然有些极端,却也形象地刻画出了中国CIO的生存困境。“有为才能有位”,面对妒嫉、质疑、指责的目光,CIO要想有为,要想在工作中“得道者多助”,就要讲究些策略,熟悉些“运势”之道。
一、谋势之道
《孙子兵法·始计篇》云:“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势,就是根据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掌握主动权。孙子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计篇》)在战前进行周密的计算,做出种种趋利避害的部署,作战就能胜利;战前少算或不算,盲目指挥和行动,必然导致战争的失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也必须“未战而庙算”,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计算清楚,再做出妥善的决策,方能保证成功,取得良好的效果。
“谋”势中国古代军事、政治的核心,决胜千里、运筹帷幄、不战而屈人之兵被看作是将领的最高境界。企业信息化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战前的谋略也必不可少。没有全局的认识、清晰的目标,信息化就如同盲人瞎马,夜临深池一样危险。
信息化的“谋”就是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以前的信息化建设信奉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就像脚踩西瓜皮,蹓到哪里算哪里。但信息化的高失败率宣告了这种盲目做法的终结,谋势时代来临。规划对很多CIO来说已经不陌生,也有专家总结出了“IT规划路线图”,是否可以按图索骥暂且不说,最起码CIO已经开始从整体角度和战略高度去把握IT技术,认清企业的轻重缓急,企业的痛处在哪里,企业最需要什么,这就是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开始。
在谋划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从技术出发,犯技术万能症。事实上,在信息化中,技术可以比作“地球”,而效益才是“太阳”。不能把信息技术这个“地球”当成中心,必须将企业效益这个“太阳”当成中心,地球应该围绕太阳运转。决不能为技术而技术,要使信息技术这支箭时刻指向“太阳”这个中心,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准确打在企业目标实现的“痛”处,挠在企业目标实现的“痒”处。
二、借势之道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云:“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意思是说借助其他局面布成有利阵势,虽兵力弱小,但阵容显得强大,鸿雁飞上高山,羽毛显得更加气度不凡,雍容华贵。一句话,借助外势可以壮大自身,增加气势和力量。
CIO想要在企业内推行信息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说服最高层的老板投资和支持,又让中层管理者认同信息化的价值,甚至还要让企业最底层的操作者明白“信息化是什么、意义在哪”。疲于奔命的CIO就算磨破嘴,也不一定有人买账,何况很多时候,要想说服老板和中层管理者,不是“辛苦”二字就可以解决的。聪明的CIO们就想出了办法,巧借外力来春风化雨,利用自身这个杠杆翘动外界的力量“借势”来推动信息化建设。
第一,巧借外脑启蒙思想。思想启蒙是信息化的第一步,除了CIO自身亲自上阵现身说法外,还要经常找专家、学者、咨询顾问到公司来搞普及培训,通过外脑来达到思想启蒙、深化认识的目的,宁波富达集团的CIO杨玉华在这方面可非常有心得。信息化初期,杨玉华请来外部专家来给集团领导“洗脑”,请他们介绍先进的管理理念、实施信息化的好处以及别人的成功经验。这样旁敲侧击地反映本企业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做一些针对性的解剖,企业领导自然会产生认同感。因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些专家和大公司的资深顾问比较容易得到老板的认可。在一次次“洗脑”后,信息化理念终于在广大员工尤其是老板心中扎下了根,这个根基一旦遇到适应的环境就会发芽。
第二,迂回包抄说服老板。在信息化发展初期,要想有所突破,取得“一把手”的支持是CIO的第一要务,要说服对信息化并不怎么重视的老板,的确是一个挑战,森达集团CIO刘玉龙巧妙地采用了“迂回包围”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刘玉龙首先找董事长的儿子,这个上过大学精通管理的年轻人很快接受了ERP的新观念,父子之间的交流肯定能够影响到董事长对ERP的看法。第二就是森达所在县的一个领导,这位领导与森达的董事长是很好的朋友,“信息化可以推动管理变革”的观念经过这位领导一灌输,简直就是事半功倍。还有一个是作为老板得力副手的副总,刘玉龙和他反复沟通了ERP的好处,最后对老板的影响也不小。
第三,“拉虎皮”说服同僚。“拉虎皮做大旗”固然可恶,但CIO如果能够巧借领导之威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广东某小家电公司负责ERP项目的陈先生非常精于此道。实施ERP时,陈先生到公司时间不长,级别也不高,只是一个生产计划部经理,与财务经理、销售经理等比起来分量要小得多,但陈先生凭借CEO这面大旗巴ERP搞得有声有色。在实施ERP的动员大会上,CEO扬言影响系统实施的就地免职,实际工作中,陈先生并没有到处挥舞这把“尚方宝剑”,而是依靠协调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尽量尊重业务部门的意见,实在推行不下去时,才动用CEO的权威。比如多次请CEO参加讨论、讲话,并及时把讲话整理成册,分发到各部门,造成一种CEO始终关心信息化的氛围,其他部门也就不会轻易阻扰项目的进行。
第四,“统一战线”争主动。项目实施时,仅靠一把手的推动还不够,还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CIO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信息化不是要革谁的命,而是要把人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因此,CIO要急业务部门之所急,从最需要也最容易突破的环节入手去实施系统,一旦这个部门取得成功,就把它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与该部门的员工建立同盟,协同该部门的人去说服别人,借力打力,就可事半功倍。
三、择势之道
《孙子·势篇》指出:善战者,“能择人而任势”。这句话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一是“能择人”;二是能“任势”。因此,择人为任势,任势要择人。
信息化首先要“化”人,人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说资金支持是“主食”,领导支持是“补钙”,那么人就是“造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信息化就无从谈起;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领导支持是“补钙”,补钙才能“腰好、背好、身体好”,信息化推动才有力量;而血液是生命之源,只有血液流通顺畅,食品中的营养和补充的钙物质才能够真正吸收。相对于“主食”与“补钙”来说,人的培养与使用才是避免信息化失败的“治本之策”,也是CIO必须要给予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枪杆子里出政权,CIO在外面要打胜仗,就必须培养自己的队伍,一支坚强的队伍是CIO赖以在外面拼杀的“后院”和嫡系部队。因此,CIO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嫡系部队,确保“后院”不起火。但这一目标并不易实现,经常听到CIO抱怨:“眼睁睁地看着刚培养好的骨干跳槽,自己却无能为力,因为竞争对手出的价码是自己公司无力反击的。”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强生公司药品部北亚区CIO冯太川提供了一个不妨借鉴的小经验——他的IT部门里有很多是女性,“女性IT员工尽管会有生育休假及照顾家庭的责任,但她们普遍比较好学和敬业,并比较稳定,不会经常跳槽。”
但对于今天的CIO来说,仅仅管好“后院”已经不够了,要推动信息化的发展,CIO要管理和协调多个部门的人员。如果说CIO要管理好嫡系部队已经是一个难题的话,现在要管理这支“杂牌军”就难上加难了。要管理好这支队伍,原新加坡华联银行CIO庄志澄鼓励年轻人“换岗”的做法值得借鉴。庄志澄不仅鼓励IT人员借调到业务部门去工作3~6个月,还鼓励业务部门的年轻人到IT部门工作。庄志澄说:“出去工作的人,如果愿意留在业务部门,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熟悉IT部门的工作,能很好地支持我们;如果继续回到IT部门,因为熟悉了业务部门的工作,将更容易理解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
四、造势之道
下棋讲究“弈势”,企业信息化也需要 “造势”,营造万马奔腾的氛围,使领导和业务人员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企业各级领导、广大业务人员共同参与。这时“势”往往比一个具体的应用更重要,即孙子所说:“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调动众人的力量,造出一股信息化的声势,CIO要学会适当“做秀”,以聚集信息化的“人气”。但企业不接受花拳秀腿的“秀”,只能做一些恰当的“秀”,用“秀”来为信息化造势。
造势的方式方法很多,其核心是造成一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声势,形成企业员工人人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氛围和局面。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与群众组织合作搞一些企业员工愿意参与的活动和比赛;三是深入企业实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企业员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四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员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大庆油田就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大赛、企业网应用大赛、“一带十”培训、“信息挖宝”工程、工作三三制等活动,较好地营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氛围,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过犹不及”,在造势时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公司信息化的阻力是由CIO一手造成的,甚至有时连他自己都懵懂不知,在无意识中就给自己堵死了后路。在高科技的虚幻影像里,有些CIO把自己扮演成信息技术的布道者、甚至企业“救世主”的角色,满口英文缩写、每句话都是专业术语,四处“叫嚣”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这样的“造势”除为自己收获阻力和痛苦、给企业带来紧张空气之外,不会再有其他的益处,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五、用势之道
《孙子·势篇》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能漂动大石,是来势宏大;迅猛的猛禽能捕杀雀鸟,是节奏迅猛。善战者,来势大,节奏快。像拉开弓弩那样蓄势,像扣动扳机那样突然射出。
在经过了谋划、借势和造势之后,整个公司的“势”已经被鼓动起来,就如一张拉开的弓,这时就要趁热打铁,开弓放箭,直取目标,用足这个“势能”,将信息化推向深入。根据公司的不同,在用“势”方面可以有高举高打、润物无声、快刀斩乱麻等不同做法。但兵无常法、水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做法。
高举高打:大张旗鼓的宣传、上下一心齐动员,采用搞运动的方法实施系统,在这方面联想是一个典型。为实施ERP系统,1998年11月23日,联想集团ERP项目在公司内部举行誓师大会,柳传志、李勤参加了会议,吹响了联想ERP变革管理的号角。第二天,在中国大饭店举行“联想集团实施ERP新闻发布会及签约仪式”,联想、SAP、德勤三方正式对外宣布联想集团开始实施ERP,公然把自己放在新闻舆论的面前,表明了联想ERP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坚定决心。在此后的实施中也多次召开大会,推动系统的顺利进行。这种方法首先给全体员工一个心理上的冲击,给所有的部门一个触动,为信息化营造一个轰动的舆论环境,但如果没有强势的领导做后盾,结果往往是恰得其反。
润物无声:信息化会带来管理的变革和商业模式的改进,中国人从古就有求稳怕变的心理,一味的大张旗鼓有时并不是最佳选择,而润物无声的优化却可以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美特斯邦威上ERP时,只开过一次所谓的“大会”,周成建总裁讲了讲上ERP的信心和决心等。从此以后,ERP项目组就“销声匿迹”了,全部蹲在下面做业务,需要哪个部门配合就与哪个部门沟通,需要对哪个岗位的工作进行调整,就与哪个员工交流。美特斯邦威副总裁王泉庚说:“我们在推进信息化时尽量避免内部大论讨,因为内部大讨论时大家互通了有无,也公开了矛盾,有些人就可能会由于患得患失而给信息化增加不必要的障碍”。培训的时候也是反过来,先找几个基本的业务骨干培训,先操作起来,等到用起来的时候再给整个业务部门培训,这样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化。当信息化推进到一定阶段,就抓住重点及时把阶段性成果展现出来,让大家从亲身感受中接受信息化。
快刀斩乱麻:水到渠成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太慢了,而“闪电战”则可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烟台万华CIO陈春鸿在实施系统时就采用了这种策略。实施ERP系统时,陈春鸿不是先沟通后上项目,而是“先僵化再理解后优化”。也就是说,先在业务部门强行推广信息系统,业务人员不理解的可以问,但必须无条件使用系统,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当业务人员对系统的内涵有了一定认识后,再根据工作实际对系统进行优化,快速实现公司的管理变革。陈春鸿说:“先沟通后上项目,虽然容易得到业务部门的认同,但项目推广时间必然大大延长。因为不同员工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对管理及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也不同。对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市场已经不允许你按部就班地去实现管理信息化,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管理信息化也要加速推进。目前对烟台万华来说,时间是第一位的。”先僵化再理解后优化,然后实现企业的管理变革和管理信息化策略,这样做是捷径,但要以CIO在企业中的强势地位作为保障,否则将可能激化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矛盾 三依中文网 www.3eeezw.com 三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