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成功领导80后的基础
尽管在CIO们眼中,80后有诸多可挑剔的缺点,但是CIO们还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那就是自己的工作中不仅离不开80后,而且还必须依靠80后。特别是在80后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的今天,想在工作中回避80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说,CIO们应该摈弃对80后的种种成见,站在理解的角度上,去引导80后正确认识自己,扎实开展工作,理性对待困难,科学规划人生。
首先,CIO们应认识到,80后工作没长劲是其所处年代所致,也是其涉世未深的表现。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特点,其实CIO们自己也经历过。在以往人浮于事的年代,许多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后,通常都要打几年杂。而如今工作岗位职能较实,在用人方面都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标准。80后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在具体工作技巧上缺乏方法,表现为没长劲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对于80后的个人英雄主义,CIO们也应给予理解和认同。80后从一出生就感受着强烈的竞争氛围,从重点小学到重点初中,再到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每一步都充满了火药味。在“胜者王侯败者贼”的残酷现实中,80后渐渐变得自私起来,眼中只有个人得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80后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十分可贵,CIO们如果将其利用好了,一定会将80后的工作激情全面释放。反之,则容易造成80后之间的内耗。
至于80后在工作时的不拘细节这一特点,其实是当今世界职场的发展主流。当IT人士津津乐道GOOGLE等大公司神话般的业绩时,很少将其与这些公司可以带宠物上班的宽松办公环境联系起来。在中华民族多年来勤劳是金的理念影响下,CIO们往往崇尚的是华为“床垫文化”式的刻苦与敬业。可是弓总有拉断的时候,一味工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从那些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来看,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创造力,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神效。
所以说,CIO们应宽容看待80后上班时间上网办私事这一现实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老眼光,不再以工作时间的多少为衡量员工业绩的标准,而是以任务完成情况来考核80后。当然,对于那些过分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个别分子,也应进行善意规劝。
另外,CIO们还要充分尊重80后,以平等的态度与80后相处。80后的生存压力很大,挫折教育又比较缺失,因此心理一般比较脆弱。同时,80后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接触外界事物又较多,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之力,敢于也善于挑战权威。因此CIO们在领导80后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宜过分强调上下级关系,更不能在80后面前摆老资格。
技巧是成功领导80后的关键
理解80后的诸多特点,是领导80后的基础。而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些工作技巧,则可以非常巧妙地激发80后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够成功避开80后的诸多缺点。
从目前的情况看,CIO有许多领导80后工作得天独厚的条件,CIO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工作特点出发,挖掘一下领导80后的诸多技巧。
技巧一:以网为媒,增强认同。
80后是与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身上有很深的网络烙印。80后可以一日无食,但不可以一日无网。CIO们恰好整日要和网络打交道,所从事的工作很多都是80后平时十分关心的内容。因此,CIO较比其他领域,更容易与80后对话。这正是CIO们了解和理解80后的最佳方式,通过心与心的交流,让80后自发地认同CIO,从而自愿地为CIO工作。CIO不仅可以籍此将工作安排妥当,甚至还可以通过与80后的交流,获得工作的灵感和创新的动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技巧二:以己为师,助其成长。
80后非常向往创业,将李想等80后成功人士视为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目标。因此,许多80后有很强的创业冲动,这也是导致其不安分守己的原因之一。身为80后的领导,CIO应充分肯定这些80后的热情,同时也应客观地指出他们的弱点。要引导80后充分利用目前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方便条件,多增加一些网络时代的工作经验,为日后创业奠定基础。80后觉得在CIO手下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自然工作就安心多了。
技巧三:以心换心,荣辱与共。
80后由于是独生子女,虽然有些娇气,但家庭负担也很重。特别是那些成家后的80后,要同时面对4位老人,苦水无处诉。这时,CIO就要多关心80后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以更努力的工作来回报单位。当80后在工作上出现差错时,CIO们更是要善于揽过推功,多替这些年轻人承担责任。只有荣辱与共,才能得到80后的尊重和拥戴。
技巧四:以技服人,增强“粘性”。
80后们敢于质疑权威,但也佩服真才实学。在80后面前,CIO们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用真本领“震”住他们,而不是靠行政命令来“压”他们。80后一旦为CIO的能力所征服,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管理,CIO们开展各项工作也就方便多了。同时,这种人格魅力也是一种软实力,能够增强CIO们与80后之间的粘性,稳定员工队伍。队伍稳定了,战斗力也就自然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