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打造电子商务平台 中石化信息化掷地有声
作者:飘摇 来源:赛迪网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3日 点击数:
“陌生”或者“神秘”,诸如此类的形容词来形容央企的行为方式并不为过。外界很少能看到这些企业内部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也是其中之一。

尽管曝光不多,但中石化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在中石化内部,包括其合作伙伴的运营体系,都已经受益于此,其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想象。

2000年,油价低迷,中石化启动了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如今,在高油价的阴云笼罩下,这一采购交易平台毫无争议地成为国企信息化和降本增效的范例之一。

8年时间,中石化电子商务网站的累计交易额已达近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其1年营业收入的近一半。而采购交易模式的颠覆,也显示了这家央企在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理念上的掷地有声。

“骡马大会”变形记

中石化的电子商务网站项目启动于2000年,之后经过几番改造提升,成为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采购平台。

公司物资装备部价格与信息管理处处长李晓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为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中国石化传统产业,借中国石化(600028.SH)上市之机,网站平台开始搭建。

中石化每年数千亿元的物资采购,早期通过被称之为“骡马大会”的现场询报价方式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手段不仅落后,而且效率极低。” 李晓说道。

改造中石化传统采购模式是必然趋势。

“与社会上其他电子商务网站把商品放在平台上供客户选择不同,我们的网站是从中石化本身对专业物资的需求出发,并向供应商寻求商品及报价,这样更加简单清晰。”

于是,中石化就开始整合60多家(当初40多家)子(分)公司的采购需求,通过这一电子商务平台对外公布,在网上询价、报价、确定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等。

李晓表示,当时国内的电子商务刚刚起步,缺少可遵循的成功模式和案例。中石化按照统一流程、规范操作、强化监管的原则,进行自主研究和开发,打造出了适合自己的电子交易系统。

中石化的网上电子采购包含了框架协议、招标、询比价、动态竞价等多种通行、常用方式。

李晓举例,比如扬子石化要采购一批阀门,计划员就会编制采购计划,并提交一个询价方案(即选择协议、招标、询比价、动态竞价等其中一项),而后由计划员提交到网站上。当领导在网上审批完询价方案之后,该公司的采购员就开始发布询价书、招标公告等。

网站上在张贴出这类型号阀门的需求之后,经过资格确认的供应商开始网上竞标。

通过电子交易,交易进程被大大加快。“以前,招标至少要2周以上时间;放到网上交易后,2到3天内一个大型订单就可处理结束,采购周期大大缩短。”

李晓坦承,开始许多单位并不理解上网采购对变革采购理念、规范采购行为和提升采购手段的重要意义。随着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大,且经过几次大型的系统优化之后,网上采购的成效日益显现,企业和供应商也更为支持。

通过电子商务的建设和规范管理,也促进了中石化的集中采购体制,为进一步提升市场资源控制力和降低供应风险带来了极大益处。

2000年到2007年,中石化上网采购品种由8个大类5000余个扩大到2007年的56大类71万余个,增长了142倍;规模由2001年的76亿元大幅提升至2007年的1455亿元,增长19倍;网上注册供应商由300多家发展到2万多家,上网用户从2400个发展到27042个。

公司的网上采购率由2001年的12%快速提高到2007年的92%.2007年,中石化下属胜利油田、仪征化纤等4家企业上网采购总额超过百亿元,燕山石化、上海石化等15家企业网上采购金额超过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