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国际贸易信息化“的务实论
作者:罗奔 来源:大经贸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9日 点击数:
国际贸易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一直处于先行的地位,与国际接轨最接近的外贸公司和外向型企业在中国信息化应用一直是走在最前端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已有一批专业外贸公司用软件武装了自己,在90年代末的互联网高潮中,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无论是电子集市还是商务平台,也都是数量最多而且最红火的。中国海关的信息化应用和中国电子口岸的推广也是政务信息化推广时间最早而且面积最广的政府部门之一。 国际贸易的经营和管理特性决定了信息化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已经成为事实和趋势。然而,我们怎样利用信息化来帮助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呢?如何务实地看待国际贸易信息化呢?我们十多年来获取了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使我们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呢?笔者希望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几个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认识务实化
ERP一直披着一个五颜六色的外衣,无论是从ERP提供商还是从企业用户角度,各路说法均都不同。今天是MRP,明天是ERP,还有什么CRM等等的专业名词也是层出不穷。同时,信息化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对于一个非信息化专业的人士来说,确实是无法跟得上。
其实很简单,最准确也是惟一需要真正理解的就是“信息化”。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专业名词,什么样的新理论,其实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信息化”,而信息化是为国际贸易企业达到经营和管理目的有效手段和科学的方法之一。当我们务实地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时,一切就变得更可行了。
对象务实化
我们去“信息化”什么呢?当我们准备信息化的时候,往往就想到了ERP。我们会看到许多功能强大和全面的ERP,而这些软件功能也都是依照着ERP的传统分类在我们眼前出现。因此,几乎企业的所有功能都成为了信息化的对象。可行吗?值得吗?有必要吗?管理体系能支撑吗?人员素质行吗?风险太大了吗?难道我们期望着某个软件能够解决我们多年来所碰到的所有问题吗?我们去“信息化”一个挺满意的企业功能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许多这些似乎非常困难的问题都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当企业范围成为信息化对象的时候,其实信息化就已经失去其对象了。或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哪些企业功能是我们发展的瓶颈呢?什么是我们碰到的最头疼的问题呢?哪些是我们最想改变的呢?什么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呢?什么东西“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好处呢?我们最需要“信息化”的企业功能是什么呢?其实这些才是“信息化”的真正对象。
专业务实化
我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而信息化是否也存在“专业性”的问题呢?国际贸易是一个跨行业的专业领域,国际贸易的运作和管理也都有其特殊的共性,无论外贸业务、关务、还是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管理,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当软件提供商缺乏这些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提供软件和相关的服务来满足专业目标的实现呢?比如当我们的信息化范围牵涉到关务业务和企业物流的情况下,一个定位在关务软件或通用ERP的提供商是明显的先天不足了。
目的务实化
我们经常在信息化项目中所确认的目标大都是与信息化相关的指标,我们考核的对象是软件,我们强调的是多少人使用了软件,软件的功能越强大、范围越广就越好,软件的功能用的越多就是越好,软件功能覆盖企业功能越多就越好,最好软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
其实信息化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目的错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职责是让企业生存、赢利、发展。“上软件”和“信息化”永远不是我们的目的,信息化只是帮助我们实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对一个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实现海关联网监管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实在的好处,那么如何使企业内部关务业务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运作来达到海关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需求就成为了信息化的首要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