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如何制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
作者:IT168 来源:IT168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3日 点击数:

前期准备

  1、思想准备----这个听起来有点像官样文章,其实不然。时至今日,有几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有效的灾难恢复计划?又有几家进行了像样的培训与演练?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个计划的恐怕就更少了。上述问题,表面看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实际上是企事业单位领导与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一位饱受指责的CIO对笔者诉苦:“相关建议我都懒得提了,可是,根本就没人把它当回事!”事前不理会,事后干着急。思想认识不到位的苦头,我们不应该再吃了。

  2、知识储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说起来话长,实际上,对我们许多朋友而言,这还是一个新课题。企事业单位领导,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朋友不妨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尤其需要关注与本行业相近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经验与教训。知识储备到位了,才知道如何研究制定和实施这一计划,达到预期效果。

  3、多方论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不是一两个人闭门造车的结果。恰恰相反,因其关乎各相关方的业务与利益,又是在一个非常时期,需要协调各方甚至不同个体步调才能共渡难关的指南性方案,所以,应该召集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研讨、制定。

  4、制度准备----灾难恢复计划应与相关制度相呼应。这样,才能在灾难面前,要求一致,步调一致。否则,再好的灾难恢复计划,也会在更富刚性的制度面前失灵。

  5、宣传普及----应让有关人员了解该计划,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知道在系统运行期间如何规范性使用系统开展工作,特别是在遇到灾难后,如何自我保全、阻断损失、开展协作。

  6、实战演习----要让全员全面、准确地理解该计划,再也没有比演练更有效的办法了。通过演习,不仅可以帮助有关人员建立感性认识,还可望催生理性思考,增强角色感、现场感,建立执行计划的正确的习惯动作。演习还是不断完善计划的重要一环,是计划准备中当之无愧的重头戏。所以,不仅要重视演习,坚持组织开展一定密度的演习,还要重视演习的归纳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演习成果,包括对计划的优化调整。

  灾难恢复计划实施

广义上讲,灾难恢复计划的实施包括日常维护、灾难恢复、恢复后三个阶段。在日常工作中,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该计划与分工,认真、及时地开展系统维护与相关记录工作,包括硬件巡检、数据备份、为软件打补丁、病毒查杀、资料收集与管理,等等。对出现故障的软硬件,要及时修复。对关键设备,要规划、装备必要的冗余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当灾难发生时,要按照灾难恢复计划,迅速联络相关人员到位,各部门人员按照灾难类别,及时、有序地进入响应程序。有时候,灾难与计划中的类别不尽相同,这时候,现场工作人员特别是IT人员应冷静分析,找到计划中相近的灾难处置办法与步骤,及时予以调整,积极加以应对。要有意识地记载灾难处置办法与步骤,作为重要资料备查。

灾难处置结束后,要安排一定时间,对系统运行进行密切监测,按计划,有序恢复、实施各项业务切换。系统及各部进入常态后,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灾难评估与灾难恢复工作总结,查明导致灾难的原因与责任,落实奖惩,堵塞漏洞,完善计划。

  灾难恢复计划也要升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缜密的灾难恢复计划,也有“不顶事儿”的时候。所以,有必要追踪信息系统灾难及其恢复计划发展,及时补充相关内容,优化相关办法与步骤。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灾难恢复计划,在制定与实施之初是不完备的,需要在实践中,借助持续不断的升级,日臻完善。

进行演练和灾难恢复时,发现恢复计划有不合理处,应考虑升级;当追踪发现其他企事业单位相应计划有可资借鉴处时,应考虑升级;当本单位有新的灾难恢复要求时,需要根据该要求予以升级;当信息系统升级或添置新的信息系统的时候,应考虑升级;当新的灾难恢复策略与技术出现时,可考虑升级。

灾难恢复计划升级后,还要及时安排演练进行验证,开展培训,使各方周知并掌握相关要领,必要时,还需要对相关制度做出相应调整。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国内信息安全市场日益扩大,在我们身边相继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灾难恢复服务、IT服务连续性管理的企业。这是我们从事灾难恢复工作的一个宝贵的资源。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考虑以合理的资金投放,购买相关服务。财力有限的单位,也不妨考虑积极与其接触,了解相关策略与知识,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