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IO人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这已是目前国内政府和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关注中国CIO成长,由中国电子发展研究院和IBM全球服务部合办的“2004年CIO成长论坛”于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
就目前而言,中国现有的CIO群体中,其成长路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IT技术人员出身,随着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强,逐渐演变为CIO;另外一种则是企业中的业务部门主管、财务主管或者销售部门主管等非IT部门主管在企业信息化的特殊阶段“被迫”接任CIO角色。但是,在国内企业中成长为战略型CIO,能够和CEO、CFO、COO等一道成为企业管理层的核心成员的却寥寥无几。
如何培养战略型CIO,塑造良好的CIO成长环境,是现代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考题之一。理想状态下,CIO的在企业中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参与组织决策、主持组织信息化变革和管理组织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国内企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应该定制不同的CIO培养方法。对于规模较小,以生存为第一要务的企业,他们可能暂时并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CIO,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计算机维护中心的主任。对于规模较大,特别是已经拥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CIO则是必需的。这里的CIO应该具备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权力执行,而且三个方面应该是相对平衡的。
现在,许多人质疑中国企业的信息主管重技术轻管理,应该走上管理之路。这种说法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国内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大家期望通过IT应用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甚至实现企业管理的变革,而另一方面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够,CIO在企业中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角色中。但是,把CIO的“技术出身”,不懂管理归结为信息化工作推进不利,CIO成长缓慢的理由,显然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如果CIO完全不懂得IT技术,难以对企业发展信息化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或者无法把握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框架,这也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国内企业信息化开始不久,在搭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显然是会偏重IT技术。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现有CIO群体中拥有IT技术知识背景的在70%左右,这个数字低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美国的82%。
当然,CIO只懂技术也是不够的。一个战略型CIO要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决策,首先应该懂得在管理上通过IT应用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然后还要能够从战略上整合IT资源与企业业务,制定新的战略。
其实,就目前众多CIO遇到的障碍中,资金有限、权力有限、不利的组织政策和机制是最为严重的。没有足够权力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执行,正是造成CIO角色尴尬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目前培育CIO,赋予其足够权力,比技术培训、管理实践更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