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国CIO队伍的快速成长与健康发展,推进我国信息主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2001年11月,中国信息协会开始筹建了信息主管(CIO)分会,并计划于今年的6月7、8两日举行“中国CIO发展论坛——CIO案例研究与分析”活动。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谈到CIO分会的成立意义及主要职责时说,“我国目前亟需建立CIO机制,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和成功实施。CIO分会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针对信息主管们的学习和需要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为传播知识理念,推进职业规范,改善成长环境,提升队伍素质而不懈努力。” CIO机制需要建立 高新民认为,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建立信息主管机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国信息化发展到了新阶段,需要建立一大批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这些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以及与业务之间的关联性都比以前有极大的提高。这些项目超过了以前单个项目实施的含义,它关系到整个单位业务发展的长远目标,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IT部门所能胜任的,而需要本单位高层领导的介入。 第二,系统的投资强度将大大提高。以前一个MIS系统所需要的资金多在百万元左右,现在的信息系统则大都是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规模,系统建设的周期也不是几个月的问题,甚至可能要几年才能完成。而其中要涉及很多部门,这样,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组织协调上都很复杂,如果没有一个能够驾驭全队的领导班子是难以完成的。 第三,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但是认识的深度还需加强。一把手在信息化过程中已经开始亲自挂帅、亲自过问,但是他管的事情很多,精力有限;再加上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技术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组织者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工程素质,并不是所有单位的一把手都能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除了一把手要亲自过问以外,还要一个高层助手专职抓信息化,参与领导层的决策,这就是首席信息主管所做的工作。 应加快CIO建设 过去我国信息化项目都是由计算中心或者信息中心负责,他们是项目的组织实施者和推动者。而现在,有的企业开始考虑或者已经设立了CIO职务,建立了首席信息主管机制,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以企业为例,联想在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专门设立了CIO,直接保证了ERP系统的成功上线。 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单位的信息化项目仍然都是由信息中心来组织,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大多是做IT技术出身,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工程经验。 但是由于其担任职务的局限性,没有机会去参与本单位领导决策层的活动,因此对于单位的业务情况和战略发展情况了解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首席信息主管机制对于提高担任信息化工作领导人员的全面业务水平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事情。 企业有了CIO以后,不仅要成为CEO在信息化推进方面的强有力支撑,还要进入领导决策层,从制定单位业务发展战略开始,到信息化推进的计划、规划都要全面负责。他们不做具体的技术采购,而是从战略层次上来考虑,特别要进行跨部门的协调,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权力和职责。 事实证明,很多大的项目,如果没有CIO来保证,有可能会使信息化建设失败的风险增加。因此,各行各业应加快建立CIO机制。 CIO分会任重道远 CIO分会致力于推动信息化领导部门建立首席信息主管机制的研究工作,同时帮助政府主管单位制定出推进方案。在成熟的条件下,试行CIO机制,特别是在重大项目中推进CIO的工作。 高新民还介绍,CIO分会定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帮助信息主管提高业务水平。此外,还会做一些相关业务培训,比如IT技术的发展趋势培训、本单位业务系统培训、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培训,让CIO能够保持对技术的判断能力和跟踪能力。 2001年CIO分会成立以后,已经举办了两次小型中国CIO案例研究系列活动,分别请到了联想CIO和海关总署的CIO。虽然规模不大,但听众大都是相关或者相近行业的信息主管,大家反响热烈。鉴于此,在广大协会会员的要求下,这种不定期的活动还会按照行业和需求继续进行下去。 今年6月7、8日,CIO分会将举办“中国CIO发展论坛——CIO案例研究与分析”论坛会,在会上将就我国信息化的大政方针,以及国外CIO的经验和理念、CIO的案例分析与研究实例进行介绍与探讨。 高新民还强调,与其他行业协会的信息化分会相比,CIO分会有两大特色,一是跨行业,可以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二是强调“以人为本”,不只是就信息化问题探讨,还要交流CIO素质如何提高,如何进行体制建设和环境适应等问题。CIO分会希望通过多种组织形式,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