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泉州市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作法与今后的工作思路
作者:吴汉宗 来源:fzsw 发布时间:2003年05月26日 点击数:

泉州市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作法与今后工作思路

泉州市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 吴汉宗

(福建省闽南企业信息化应用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侨乡,也是民营企业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经济发展迅猛,至2001年底,全市GDP达1125.1亿元,占全省的31%,工业产值达1773亿元。面对新世纪和新经济时代,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挑战的能力,是摆在我市面前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自1999年以来,我市采取了“政府积极带动、引导企业上网、推进电子商务、努力营造氛围”的做法,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互动有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我市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情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了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01年8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制定《2001-2005年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整合利用全市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建立以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泉州”。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为“数字泉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及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奠定重要的基础。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等部门密切协作,从各部门实际出发,在行业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市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正在逐步完善,中国泉州企业信息网被评为福建省优秀站点,成为福建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2.利用cad/cam、ERP、网络建设等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尝试已初见成效。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渗透特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建材陶瓷、机械加工、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鞋帽、出版印刷等许多行业的企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生产与质量控制过程,引进和应用了大批机电一体化、在线检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装备,在设计、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各个环节积极应用CAD/CAM、ERP等软件和应用系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手段和营销模式的升级,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九五”期间,我市的五大传统产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全市30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电脑拥有率达98%,大部份企业实现了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OA、MIS)的应用,有的企业已实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如ERP、CMIS)的应用;全市共建立了省市CAD技术应用示范企业16家。福建炼化公司投入了3000多万元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销售和管理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从1991开始就将计算机应用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开发建立了生产控制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质量检验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效率,现在正组织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石狮亿祥染整公司在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基础上,导入生产、质量、研发、物流、财务、办公、人事、车间机器作业的信息化管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2001年成为福建省漂染业中首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产值达亿元;泉州火炬电子元件厂自1994开始,探索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按他们的经验,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8~10。fzsw

3.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快速成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成为我市重点培育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200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30亿元,比2000年增长16.3%,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是开发生产的电子信息产品结构多样化,品种繁多,包括电子元器件、移动通信系统、铁路通讯设备、微波收发信机及组件、通信终端机、卫星接收机、监控报警系统、电子玩具等。二是生产能力达到一定规模,一些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如卫星电视接收机数量在全国同类生产企业中列居第一,铁路通信产品在国内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安海电子玩具成为全国三大玩具生产与出口基地之一。三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经营灵活,富于开拓精神;生产的产品表现出小型化、实用型等特点,开发周期短,投放市场节奏快,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 www.fjcio.org

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我市已建成覆盖各乡镇(含行政村),技术先进、信息服务多样化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全市的光缆已达8万芯公里,可提供高速上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可视电话会议等服务。全市建成专业信息网55个,内容涉及党务、政务、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商贸、企业、证券、旅游、购物等各个领域。“三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物质保证。几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等示范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加大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9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政府上网百城试点,2000年建成以“中国泉州”政府公众信息网为核心,包括所有县(市、区、管委会)、24个市直部门以及部分乡镇的政府网站群,网上政务信息超2000万字;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立足泉州实际,市政府先后成功举办四届名优特新产品网上博览会,二届中国泉州企业网上营销合作洽谈会,并于2000年启动全国首家地市级“万家企业上网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已现端倪,据50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的调查,企业上网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发布产品、获取信息与改善管理。累积上网企业已达15000家,加入网上市场的企业2500多家、产品达30000多种,网上市场已初具规模,2000年通过网上博览会和万家企业上网工程实现贸易额超亿元。fzsw

5.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推进企业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市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科技人才缺乏、自身技术开发能力较弱的情况,我市积极支持发展各类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面向市场、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多方位服务。如泉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1999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CAD技术服务咨询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CAD软硬件选型、CAD技术难题咨询、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2001年组建了泉州市先进制造技术加工中心,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技术及设备,包括逆向反求系统、激光快速成型系统、数控加工系统等,与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台湾工业研究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工业工艺设计、产品三维反向、快速手板制造、模具设计制造等现代制造加工服务。自2001年10月开始动作以来,已为华清创坤、通达电子、林边玩具等20余家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及激光快速成型服务,为江南冷却器厂、艺达车用电器等10余家企业提供设计编程及加工服务。同时,根据企业需求举办了先进陶瓷生产工艺、CAD技术及其应用、MASTERCAM、CIMATRON现代制造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等培训班,先后对10多家企业和社会就业人员,100多人进行培训。fzsw

二、今后企业信息化工作思路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积极构筑科学管理企业的制高点。主要工作重点将放在:

1.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机制,成立“市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市县经贸部门工作网络,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fzsw

2.加快企业主管部门信息化建设步伐。继续实施“政府上网”工程,重点抓好县一级和重点乡镇的企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同时继续探索把网络技术应用于其它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化水平。

3.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重点推进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销售和服务信息化,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信息化。选择具有一定网络基础的企业,以建立网站、开发信息资源、开展网络营销、发展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结合培训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帮助它们导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和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增强竞争力。fzsw

4.积极推动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网上市场。集中精力继续办好“网博会”和“网洽会”。加强对客户咨询、反馈信息、产品订单的收集,管理和网络技术的维护,完善网上管理和交易运作机制,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拓网上市场的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企业到国内外参加各种电子商务活动,采取网上和网下结合的办法,扩大商机,增加网上交易的市场份额。fzsw

5.努力建设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在市、县、镇企业主管部门建立专兼职信息联络员和信息技术辅导员队伍,加大对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引导企业树立信息观念,努力学习网络经济知识,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举办企业家和经营管理技术人员等若干层次的培训班,培养一批网络技术、管理和营销人才。建立“政、校、网、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加强与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培养企业信息技术后备专业人才。fzsw        

以上是我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几点做法和今后的工作思路,还有很多不足和问题,诚恳邀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到泉州考察指导,为我市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