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联想:面临世界级的诱惑
作者:佚名 来源:CEOCIO 发布时间:2005年01月17日 点击数:
收益

全球市场占有率从3%升至8%,从全球第九大PC厂攀升至全球第三。

联想海外收入从总收入的3%上升到超过70%。真正实现国际化。

占全球市场8%的采购量将使联想的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

拿到IBM PC工厂和三个研发中心以及大量技术专利。

拥有了IBM已经投资十亿美元建立的Think系列品牌。

成为IBM首选的PC供应商,在高端商用市场利用IBM的解决方案渠道。

获得大量国际化人才组成的管理团队。

风险

能否保持IBM品牌的高附加价值,不被其他企业抢走原IBM的客户。

能否保持原IBM团队的稳定。

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真正把IBM PC“变废为宝”。

IBM PC 2003年一年的亏损就相当于联想原有业务两年的利润,巨大规模有可能带来的“一击致命”的巨大亏损。

巨大财务负担和整合工作将让联想一段时间内处在“僵直”状态,并牵扯巨大精力。

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品牌、技术、国际运营能力等要素的转移。

从文化到流程的巨大差异可能带来的管理泥潭甚至是激烈冲突。

2004年12月8日早晨8点多,数百名媒体记者拥挤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二层会议室的走廊上,期待能够见证联想宣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实际上,并购的小道消息早于联想宣布之前就已经开始流传,这甚至被媒体和整个中国IT圈子定义为2004年中国IT业令人期待的“贺岁片”。

当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用抑扬顿挫的语句宣读出“就在今天,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的业务为IBM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采购……”的时候,场内空气顿时爆燃——不仅成交额要大幅度低于人们的预期,而且联想接下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几乎所有的业务,这几乎是人们能够想到的“最壮丽的结果”。

联想接下的是一个如此偌大无比的盘子:遍布全球的IBM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业务,与此相关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以及大部分相关专利,联想还可以在5年之内无偿使用IBM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IBM的著名“Think”商标的权利。

联想换取IBM每年销售额超过90亿美元的个人电脑业务资产付出的代价是,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以及IBM个人电脑事业部附带的5亿美元的净负债。而通过交易,IBM获取了持有联想集团(0992.hk)18.9%的股份

——配以少于10%的表决权。

联想演绎了中国企业一次非常经典的“蛇吞象”过程。年销售额30亿美元的联想吞下一个规模比自己大三倍的“庞然大物”,从一个据守本土市场的PC公司,一下子膨胀为可以和戴尔、惠普比肩的全球一线PC大厂。而跳出IT业来看,联想的这次收购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全球整合资源”的大门被彻底地推开。

从TCL整合汤姆逊彩电业务、到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业务,在过去的一两年之中,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步伐越来越大,赌注也越来越高。无论是TCL、京东方还是联想,他们的巨大赌注换来的都是“世界级企业的迅速铸成”。在彩电制造、液晶面板、PC领域,他们分别实现了第一、第九和第三的世界排名,而这原本是他们不知道还需要奋斗多长时间才可以获得的位置。

虽然伴随而来的风险令人窒息,但是世界级的诱惑还是那么让人无法抗拒。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在越来越快的全球化进程中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角色”,这样的事件也许仅仅是个前奏。

对这些企业来说,世界级的诱惑不仅仅是令企业家“眼前一亮”的发展机遇,更是一次为了“求生存”而必须去咬牙经历的考验。为什么是联想?

联想用自己10年的利润,换来了100多亿美元的规模,完成了一次进入世界500强的撑杆跳。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赌注,因为这个赌注已经不可避免地在改变全球PC行业的整体格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条是,联想的3%与IBM PC5%的全球市场分额,加在一起已经稳居世界第三并直逼第二名——惠普。

现在,有没有人会想起柳传志当年的那句话——“撒上一层土,夯实,再撒上一层新土,再夯实……”就在联想即将跨越20岁的时候,几年前还在坚持“夯土”的联想,已经转眼间绝尘而去。

短短几天内,联想给了人们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震撼——12月9日对IBM P联想20岁C业务的收购;煽情——12月15日以“纪念与思考”为主题的20周年庆祝大会。不过,“纪念”的意味很浓,“思考”的成分少了一些。庆祝大会上的朗诵、交响乐、记录片,带着观众的思绪穿梭时空,重走了一遍20年的长征路。镜头前的柳传志就像一位子孙满堂的老人,看着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这些联想大家庭的成员,脸上写满了幸福。但就在这一片庆贺声中,仍然有人注意到,柳传志的眼圈一度泛红了。

从2003年的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集团液晶业务开始,在“全球整合资源”道路上行进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随着联想集团于12月完成了收购IBM公司PC业务,可以说,由于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标的金额之大、使用手段之多、涉及目标公司产业类型之丰富,完全可以将这一年命名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元年。

京东方:7。京东方是三家公司中整合速度最快的,这主要得益于中韩文化的差异性相对较小,而且韩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市场环境也使得留住原来现代集团的技术力量相对容易。京东方并购的现代集团的液晶业务也相对简单,由于成为冠捷科技的大股东,也简化了市场渠道的管理。目前京东方最大的挑战在于资金的压力,以及液晶市场的不稳定性。

北京时间12月8日上午9点,柳传志在北京五洲大酒店新闻发布会上说出的前50个字,也许是中国IT行业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