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出竞争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省大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外经贸工作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各项指标连续数年在全国位居前列。目前,全省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475.5亿美元,其中出口294亿美元,分别居全国第7位和第6位。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吸收外商投资项目35790个,合同外资829.4亿美元,实际到资52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居全国第3位。去年更是福建省外经贸丰收的一年,外贸出口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按历史可比口径,首次突破50亿美元,达到53.18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外贸市场、产品、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事实证明,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已经成为福建发展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支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所在。
人们常说,对外开放是福建发展的生命线,外经贸是对外开放的集中体现,对福建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福建的外经贸发展又靠什么来支撑和推动呢?靠合力!
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福建外经贸工作攻坚克难,突破风险,有所作为,又上台阶,这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工作的结果,大家表现出了应对困难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推进工作的能力,服务全局的合力,这是推动福建各项事业包括外经贸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省长黄小晶在年初的口岸查验部门新春座谈会上指出,去年福建省外经贸喜获丰收,源于各级各部门的合力推动。口岸兴,则福建兴,口岸旺,则福建旺,希望外经贸各部门加强大协作,建设大通关,拓展外经贸,共同努力,把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得更加兴旺。外经贸工作不仅仅是外经贸厅一个部门的工作,它更需要中直、省直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关注和合力运作。这种认识如今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逐步转变为现实工作中的一项项政策、一个个举措:“9·8”投洽会、“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是在中央和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与相互配合下成功举办的;十几个与外经贸发展密切相关的中直、省直部门协同作战、合力运作,推动大通关协调机制更趋完善,通关效率和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对去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我省实行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承担部分由省级财政统担政策的机遇和挑战,外经贸、财政、税务、海关、人行等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密切配合,做到“旧账还清,新账不欠”,保证了福建出口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去年12月中旬,省外经贸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上、中旬全省外贸出口突然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可能完不成年初提出目标,影响外经贸持续发展。情况紧急!12月21日,信息上报到省政府。此后,在不到十天时间里,省政府主要领导三次作出重要批示,分管领导全天候督阵,省外经贸厅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海关、检验检疫、财政、交通、港务、边防、口岸、国税和各设区市政府,不分昼夜连续作战,集中力量做好服务,使出口产品早通关快通关。“那段时间,外经贸各相关部门领导放弃休息,加班工作,直到新年钟声敲响,有人还在口岸查验现场。”省外经贸厅一位负责人说。当时马尾造船厂有一艘刚刚造好的出口货轮。通常情况下,一艘货轮从造好到运货出口最快也要两周左右。为帮助企业尽快出口,省外经贸厅、海关、口岸、检验检疫、边防与税务部门通力协作,派专人跟踪服务,仅三天就完成所有手续,使货轮顺利出口。今年1月11日,全省外经贸工作会议召开当天,海关报来最新统计数字:2004年全省出口额达293.9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创历年最高水平。这次应对挑战的成功实践,不仅圆满完成了全年出口目标,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强了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合力意识,激发了攻坚克难、服务发展的工作热情。它再次证明,合力出竞争力,合力是外经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过去,这种合作往往靠领导发动,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和机制。经过多少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我们认识到,外经贸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应该是长效的,有规可循、有案可查、有制度保障的。”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在省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多次磋商研究,九个部门形成高度共识,手挽手走到了一起。
破解“华盛顿合作定律”
管理学里有一个“华盛顿合作定律”。这个定律从一个拉绳试验而来。试验结果表明,两个人一起拉绳子,其合力只有两个人单独拉绳拉力之和的95%,随着人数的增加,这种合力小于个人单独拉绳用力之和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因为沟通不畅,分工不明,有人在合作中偷懒,互相推诿责任。这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这一定律运用在组织管理上就是,如果在分工中信息畅通,大家通力合作,就能产生1加1大于2的效应;反之就会带来1加1小于2甚至等于0的效果。破解“华盛顿合作定律”,达到1加1大于2的效应,最关键的就是在分工中建立有效运作的机制,保障合作者之间经常沟通,对具体问题及时交流探讨、协作应对。
翻开此次九个部门签订的协作备忘录,可以发现其最大的亮点是用制度保障合作,最大的共性是创新务实。几份备忘录虽然内容各有侧重,但都规定了相关部门建立定期的联系会议制度,组成协作的组织机构,设立联络员,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制定了从各部门领导层到具体业务处室乃至各市县部门的协作机制。
阅读这些协作条款,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实”字。协作条款所涉及的问题没有浮在表面,而是规定得非常具体,有的直接涉及当今国际贸易中的敏感问题。从政策信息交流、统计数据交换、各部门重大举措的通报,到各部门具体业务的协商,到国外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贴补措施的跟踪、分析、研究和应对等,乃至对企业具体的服务、进出口企业融资和支付方式的改革等等,备忘录都有明确的协作规定,就连各部门如何共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具体的协作要求。
互相交换信息、政策和数据,是这次协作的一大突破和特色。在以往,虽然各部门也有交换信息和数据,但都是临时抱佛脚,而且中间环节很多。对于信息不畅之苦,记者曾亲身经历。有一次,记者采访中想了解某国对我技术壁垒情况,找了几家部门,都说自己还没有收到有关通知,至于其他部门是否收到,只有请记者自己到这些部门去了解。随着外经贸形势的快速发展,信息和数据的畅通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去年12月的那次外贸出口有惊无险的突发性波动,省外经贸厅一位负责人说:“如果我们不从海关预先调取数据,而是等到月底再分析,一切都为时已晚。”在此次签订的协作备忘录中,对于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这样就能保证今后各部门及时跟踪外经贸发展的动态信息。就在协作备忘录签署当天,福州海关给省外经贸厅发传真,就外贸统计口径等我省外贸出口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磋商要求,省外经贸厅马上组织人马进行研究,并很快给予答复。
协作备忘录对于具体业务和重大政策的探讨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外贸通关监管模式的改革;福建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港口降低收费、完善港口建设、加快提货速度;福建出口产品的分析和进出口产品质量状况调查分析;福建出口商品的品牌建设;在出口退税工作中为企业排忧解难;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福建省的发展战略对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保险支持;对进出口结算方式、贷款方式和担保方式的改革等等。备忘录还规定了建立全省外贸预警机制和共同建设信用体系的相关内容。这些都使得备忘录不仅内容丰富而具富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抓好落实高效运作
外经贸部门协作备忘录的签订,很快在外经贸战线、涉外企业和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4月20日,就在备忘录签订现场,参加备忘录签订的各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备忘录的签订从制度上保证了部门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意义深远。众多外资、外贸企业负责人认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将为外资、外贸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福建财茂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臣少玉,通过报纸了解到这次备忘录签订的消息,她告诉记者,企业在具体的外贸出货业务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解决的情况。政府各部门之间有了协作机制,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迅速解决,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服务外贸企业。同时如果企业对于个别外经贸部门的工作需要提出建议,也可以通过别的部门转达,这样可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作为企业,我们最大的要求,就是希望备忘录能够落到实处,让企业得到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实惠。
副省长叶双瑜指出,此次福建省外经贸相关部门签署协作备忘录,事关我省外经贸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十分重大。签署协作备忘录是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的新起点,更重要、更关键的任务在于抓好落实。他希望外经贸各部门围绕创新机制,增强合力,落实责任,优化环境,高效运作,拓展空间,促进发展的要求,把备忘录确定的举措一项一项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以合力应对挑战,以合力攻坚克难,以合力赢得机遇,以合力创造我省外经贸新的发展业绩。(记者 赖文忠 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