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企调队发布我省最新民企调查报告
近日,据省企调队发布对我省167家年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集团跟踪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加速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民营企业集团运行机制正逐渐走向规范,由发展初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向规范化的公司制企业发展转变。但报告同时也指出,企业在转变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现状篇
普遍建立了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
数据说话:93.9%的公司成立股东大会
被调查的167家民营企业集团已取得积极的进展,其中有157家民营企业集团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占被调查企业的94.0%;74家民营企业集团执行合并会计报表制度,占44.3%。已改制母公司集团中,成立股东大会的有124家,占93.9%;成立监事会的有61家,占46.2%。
在国企改革中积极扩张
数据说话:62.3%通过市场兼并壮大自己
从调查的167家民营企业集团规模扩张途径看,35.3%是以产权转移、资产重组的方式扩大其集团规模;62.3%是通过市场兼并、收购其他企业而实现了扩大集团规模目标;92.8%是通过银行贷款、新建项目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19.2%是以股票债券方式向资本市场融资来达到规模扩张。
事例举证:大鱼吃小鱼的故事
如福建升汇集团,2003年5月12日收购上市公司丹东化纤,仅用了七个月,使丹东化纤由2002年亏损9885万元面临退市风险一举咸鱼翻身,2003年实现净利润4973万元;2004年集团又整体收购芜湖裕中集团,并在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兴建升汇纺织工业基地。目前,升汇集团又预购新乡化纤,使该集团在收购兼并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
数据说话:52.7%民企建有自己网站
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民营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调查表明,52.7%民营企业集团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网站和局域网,为集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企脱“土装”换“洋服”
数据说话:44.3%民企有自己研发中心
被调查的167家民营企业集团中,77.8%的民营企业集团已获得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8.7%的民营企业集团获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质量系列认证;20.4%的民营企业集团获得了其他国际认证。167家民营企业集团中有近三分之一的集团在近三年获得了国内专利申请授权,并已全部应用到企业发展中;有31.1%的民营企业集团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对接合作的互惠关系;44.3%民营企业集团拥有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
问题篇
我省民营企业集团由于组建集团的历史不长,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数据说话:77.1%民企资金紧缺
调查的167家民营企业集团中,有122家认同资金紧缺,占调查的77.1%。其中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中就遇到诸多问题。如海峡集团为扩大企业运输能力,购买船只需要较多资金;九龙集团跨行业拓宽投资领域,向汽车贸易投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另外货款拖欠严重以及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使民企在资金上捉襟见肘。一些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不能收回,预计占企业应收账款的1%-3%。
数据说话:52家民企营业收入仅477.65亿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规模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据参照世界500强的评判标准,排出我省营业收入前100大企业中,有52家民营企业上排行榜,2004年,52家民营企业集团完成营业收入477.65亿元,占百大企业集团的29.1%,仅是全国最大集团的9.7%。说明我省民营企业集团,难于形成集合规模优势和整体竞争优势。
对策篇
培育一批“闽企航母”
鼓励民营企业集团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集中力量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集团集聚发展,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实现民营企业集团新飞跃的平台,推动民营企业集团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
解决民企融资难
调查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集团反映融资难,认为资金不足是阻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改善企业融资难是企业最迫切的要求。因此,一是加强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创造灵活多样的贷款制度,增加信贷品种,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增加对民营企业集团的信贷投入;二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三是探索建立以政府财力为主体的民营企业集团发展基金,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给予扶持。
鼓励民企大胆创新
鼓励民营企业集团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在企业发展战略还是在内部运营机制上,都要提倡运用网络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