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物流热呼唤物流人才培养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20日 点击数:
今年高考,福建省本一批考生报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异常火爆,录取分数线562分,比省内本一批高出21分;往年的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技术类、软件工程类等,今年也让位于物流管理专业。那么,福大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为何如此之热?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新兴学科,该院在培养物流人才理念上有何独到之处呢?
日前,记者走访了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键教授。
记者:“物流热”说明了什么?
王键:这次首批招收本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是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和福州大学招收计划而实施的。意想不到的是录用生源分数线,比省内本一批高出许多,基本上与热门专业持平。这说明了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呼唤着系统的物流知识,呼唤着成功的物流经验,呼唤着成熟的物流技术,呼唤着多层次的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目前许多企业切身感受到物流的精髓——降低企业成本。但与此不相协调的是,一方面我国物流产业在蓬勃兴起,而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人才却相当匮乏。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行业职工总人数中比例较低,1990年物流从业人员为895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6.37%;而2001年物流从业人员为629万人,仅占总从业人数的5.83%,比1990年下降了29.6%。更使人担心的是,我国物流业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仅占整个物流业职工总数的7.5%。据有关方面预测,我国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量为3万—4万人,高级物流技术操作和营销人才每年要需要近3万人,但截止2003年,在高等院校招生目录中,我国设有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仅占院校总数1%左右,硕士教育刚刚起步,博士教育远未开始。
记者:高等院校应如何培养物流人才?
王键:高等院校应根据物流市场人才需要,开办设置符合实际的物流专业与课程,建立健全物流专业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人才。根据物流管理内涵、物流管理实践的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政府物流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咨询人才、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和物流教学科研人才等。并且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如研究生教育应重视理论研究与方法,本科生教育应重素质、基础与知识面的协调发展,专科生教育应注重技能与实践。
目前高校的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宏观经济学、机械工程学、管理科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物流专业水平总体不高。因此,要加大引进海外留学物流人才和出国培训力度,可以采取邀请外国专家来讲学的办法,提高物流专业师资水平。与此同时,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应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物流教学的基础教材,出版一些精品;也可根据需要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教材课本,翻译试用一段时间后修改形成自己的教课书。鉴于我国物流理论研究滞后,应大力加强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包括物流人才成长规律研究、物流人才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研究、物流人才对物流发展的贡献研究,以及世界各国物流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等专题。
另外,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政 产 学 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政府组织有关物流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物流技术、物流管理和物流规划等,提高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