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为 均瑶集团信息总监
王以斌 恒源祥集团信息总监
胡军蓉 金蝶华东区咨询总监
核心竞争力的是是非非
吴大为:核心竞争力这些年大家谈得挺多了,虽然很多人天天
在谈,但对核心竞争力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实我原来对核心竞争力也不是很清楚,前一段时间看了余世唯的讲座,他的原话我没记住。我认为余世维的观点有点偏激,他认为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有的,别人不能模仿的。但是我感觉现在这个社会,完全不能被人模仿几乎没有。比如,DVD设了6个区,不照样盗版吗;像华为,他的文化核心是狼文化,其实这种文化在中国早就有了,起源于蒙古,你说这是他独有的吗,不是,但是他运用了并且效果不错。我理解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对于核心竞争力,国内好多企业流于形式和口号。我所工作过的每一个企业都在提核心竞争力,这些年我一直都想这个问题,没发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人无我有,这几乎没做到;人有我强,好像有强的地方,但你说是确实很核心的东西呢,也未必。
胡军蓉:核心竞争力我就概括成一个词:差异化。以三星为例,三星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强调技术领先,他们都有自己很大的研发体系,三星本来就起步晚、起点低,如果也跟他们一样从头开始做研发,我想三星不会后来者居上。三星聪明就聪明在放弃了核心技术的研发,而是全部购买,把买来的技术再在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做深入研究和创新。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节约了成本。在手机领域,三星仍然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比如手机的评测标准,三星占了17项,诺基亚占了4项,摩托罗拉只有1项。三星在全球有13个研发事业部,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设计不同的手机。手机的样子是很容易模仿的,但是设计创新能力是模仿不了的,这是他跟别的差异点。比如东方希望集团,原来主业是饲料,最近进入铝业。跟国外的铝业企业相比,东方希望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不占优势,它为何要铤而走险呢?东方希望想到了一条特别的产业链,从大草原的收集的牛粪供给发电厂发电,发电厂供电给铝业,然后铝业生产电解铝和氨基酸,氨基酸是饲料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这样形成的产业链使东方希望在成本上具备了核心竞争力。东方希望投资铝厂,1年就投产并回收了投资,而别人需要三年。当时建厂的时候是最冷的时候,他们买了100万平方米的大棚,借助大棚的温室效应,以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通过比别人更快、更省,东方希望塑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王以斌:对于核心竞争力,我很赞同张维迎教授的说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别的企业‘学’不走,企业人才流动‘带’不走,市面上花钱‘买’不来的竞争优势。那么什么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我认为著名管理专家C.K.Prahalad和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著名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针见血,文章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沉淀下来的知识和资源管理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辨证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取得与核心资源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核心资源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核心竞争力,需要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知识和资源管理能力也是目前恒源祥所追求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空中楼阁?
王以斌:如果不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组织保证,核心竞争力很容易成为空中楼阁,遥不可及。为此,恒源祥制定了两个战略和四个组织保证,确保核心竞争力的落到实处。这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当时集团总经理刘瑞琪先生亲自给集团中高层领导者培训了三天,然后组织讨论了一个星期,才定下来的。同时,这些也都围绕一个核心:恒源祥把自己定位于拥有品牌的战略管理顾问公司。在国内纺织企业中,这样的定位可谓独树一帜。然而恒源祥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以前恒源祥隶属于万象集团,后来经过MPO,恒源祥才换得自由身。由于资产规模的限制,如果再从制造一步步做起,恒源祥很难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于是,恒源祥不走寻常路,选择了从经营品牌到品牌经营的方向,我们很清楚恒源祥这块金字招牌才是我们最核心的资源。
恒源祥的战略
全国化:恒源祥的目标市场是国内,虽然现在已经渗透到全国90%的市场,但是要在中国市场真正沉下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在三级市场还有空白。
差异化:虚拟品牌运营,这是恒源祥差异化的核心所在。这样的优势是项目运作成本低,赋予企业很高的灵活性。通过品牌运作,恒源祥可以低成本进入某个领域,可以灵活地选择进入或退出。但这并意味恒源祥会变成大染缸,恒源祥一条根本原则是所有的业务必须跟羊毛有关。因此,恒源祥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羊毛产业链。
恒源祥的组织保证
协同:由于虚拟品牌运营的业务模式,在制造方面恒源祥采用虚拟制造,除了4家核心工厂外,还有100家特许加盟的工厂,1000家经销商,6000家网点,恒源祥跟他们没有任何股权关系。这样一来,协同管理就很重要。如何实现呢?现有的股权状况下,直接管理不可能。恒源祥现在采用特许经营地理信息系统来防止各地窜货;在各省市成立联合体分会,由他们自己推选会长,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变管理为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协同管理平台上实现的。恒源祥信息化的定位就是协同。在协同管理平台统一规划下,信息发布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特许加盟JIS系统,通过一根总线串连在一起,实现了随时随地办公,无边界管理。这里可以举一个小例子,拍卖世界上最细的羊毛。由于拍卖涉及1000万人民币,集团领导对此也很谨慎。于是集团决定通过信息发布系统,给所有的经销商群发短信,征求经销商的建议。短信设置了赞同与否的选项,他们的答案可以直接到我们的邮箱,而我们的邮箱对答案进行自动分析,只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决策过程。
放大:整合资源,使1+1>2放大,这是恒源祥做一切事情的宗旨。比如,恒源祥赞助《同一首歌》栏目,就是考虑到两者覆盖的群体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产生1+1>2的叠加效应。
传播:品牌是消费者对你的认同,为此恒源祥通过持续地整合营销,传播自己的品牌。
变现:这里不是单纯指资产转变为现金的能力,而是指用无形资产覆盖有形资产,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协同、放大、传播、变现保证了恒源祥战略的实现,促使恒源祥朝着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迈进。
吴大为:我想从我的部门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来谈。在单位里面,大家都说我的部门是最团结、最有战斗力的团队。为什么呢?我想这就是我们部门的核心竞争力。一个部门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培养出人才。上海这么大的一个码头,很多跨国公司,我们凭什么留住人才呢?许以高官和高薪吗?这一招大家都会,我们能给,别人别我们给得更高。靠事业吗?我们的事业跟人家比起来可能太小儿科了。我思前想后,觉得只能靠感情,这个是最不容易模仿的。我刚接手这个公司的时候,我用了1年的时间,与同事沟通感情。由于领导换得太频繁,大家对新领导都有点怕。当时我和大家一起办公,我在里面,同事在外面,外面掉根针都能听到。这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我永远不希望我的部下怕我。就像张飞似的,整天鞭打士兵,这样的队伍没有战斗力,最后也被士兵给害了。
我在想怎么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为了创造跟大家接触的机会,首先得拉开距离。当时我跟老总申请搬到了楼上的办公室,有什么事情,可以到我办公室来谈。如果在一起办公,你老是去找领导,别人会以为你去跟领导套近乎呢,有些事同事就不会主动找我。另外,我也不希望有人打小报告,我希望大家有问题能自己沟通解决。我直接告诉同事最好当我不存在,这也许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刚上任不久,有一个员工找我谈话,反映1个月才拿1000块,许多比他进来晚的同事的工资都比他高。当时我觉得这是跟大家拉进感情的好时机。我就到财务去调查,确实是这样。现在在社会上IT工作人员的工资是比较高的。
我跟董事长反映了这个情况,董事长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对IT部门人员工资进行了普调。大家都很感谢我,说要请我吃饭,我说我请大家吃饭。其实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说你们要是因为钱谢我,我不接受,因为那钱不是我给的,是董事长给的,你们应该谢他。如果你们感谢我对你们的关心,那我接受。就这样,慢慢地他们自己有些生活问题、工作上的问题会主动找我倾诉。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成长,也在积累经验。其实作为领导,也需要核心竞争力。比如,最大程度激发别人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很多潜能没有激发出来,我们把它激发出来,在这里的人愿意在这奋斗,新来的人也能很快被同化。
我认为这就是领导管理上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作为领导不要怕你的部下进步,甚至超过你。我要他们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考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深造等等,我都支持。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也不会阻拦他们。在我手下,走出了三个新的CIO。很多人到我这里挖人,这说明我这里的人强。我们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培养出人才,培养人才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