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地图”成果说2021年/ 02期
厚积薄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呈现5-2-1发展格局
2020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历经多年发展,当前,我国实现数字化普及、网络化联接、智能化探索的制造企业呈现5-2-1分布。
一、数字化:近半数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工具普及应用
“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基础不断夯实,从信息技术在各业务环节的覆盖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办公环节的数字化工具应用普及率较高,超过90%的企业能实现财务、办公的在线管理,80%以上的企业能在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环节实现线上成本、计划、合同管理,49.3%的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人力、办公环节实现数字化工具的全面覆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了良好的基础,有效促进企业组织管理变革、数据开发利用、商业模式创新、降本盈利能力全面提升。
图1 2020年我国企业数字化基础和应用情况
研发环节:以“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表征企业研发数字化水平,2020年该指标全国水平达到73.0%。目前所统计的研发设计工具是指辅助企业开展产品设计,实现建模、仿真、验证等功能的软件工具。对于离散行业企业是指应用了二维或三维CAD,对于流程行业是指应用了产品配方信息化建模工具。
生产环节:以“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表征企业生产制造环节过程控制层数控化水平,2020年该指标全国水平达到52.1%。具体来看,流程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是指关键工序中过程控制系统(例如PLC、DCS、PCS等)的覆盖率;离散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是指关键工序中数控系统(例如NC、DNC、CNC、FMC等)的覆盖率。
二、 网络化:五分之一的企业正在由内而外突破全面集成
网络化是在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横向与纵向贯通的阶段,主要任务是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和过程的集成与互联,主要作用体现为实现原有工作方式和模式跨业务领域或环节的整体优化。企业推进网络化建设,在数字技术与单项业务全面覆盖融合的基础上,打破业务环节间的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基础上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企业跨越边界实现企业间的网络化发展,实现业务协同和模式创新。当前,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整体处于数字化向网络化过渡阶段,融合发展的工作重心正在由“深化局部应用”向“突破全面集成”转变,31.1%的企业实现“综合集成”,实现产供销集成、实现产业链协同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27.3%、12.1%,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效益从量变到质变突破,以轻工、电子、机械、纺织等行业为例,随着行业融合进程的演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加速上扬的指数型同向发展态势。
图2 重点制造行业两化融合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成指数型同向发展态势
三、智能化:十分之一的企业具备初步探索智能制造条件
智能化是转型发展的共同目标和方向,主要任务为全面推动企业内、企业间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和过程的智能化和协同化,主要作用体现为实现原有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方式和模式全方位、颠覆式变革。2020年我国初步具备探索智能制造基础条件的企业比例为8.6%,这些企业底层装备数控化程度高,管理信息化与底层自动化之间以及内部供应链上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环节间实现了集成,并开始向智能工厂、智慧企业迈进。
图3 2016-2020年全国智能制造就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