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0)》解读01期 | 中国速度: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在“十三五”期间 实现10.5%的跃升
作者:未知 来源:两化融合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4日 点击数:

“数据地图”成果说2021年/ 01期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0)》解读

中国速度: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在“十三五”期间实现10.5%的跃升


“数据地图”成果说

栏目宗旨:以评估评价为切入点,面向产业、区域、企业开展深入研究,持续研制两化融合数据地图系列成果,与时俱进描绘我国融合发展新图景。

近期预告:栏目将陆续解读《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0)》、《“云计算+制造业”融合应用数据地图》、《“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应用数据地图》、《长三角地区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研究(2020)》等报告成果,后续敬请关注。


     2021年,我们首先在数据地图成果说栏目推出《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0)》系列解读,各期主题预告如下。


接下来,请关注“数据地图”成果说2021年01期内容:


中国速度: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在“十三五”期间实现10.5%的跃升


202106041028344439.jpg


一、2020年我国两化融合水平达56.0,“十三五”期间实现10.5%的跃升


    “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步入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保持2%-3%的增长速度,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双创”体系更加健全,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2020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56.0,分别较2019年、2016年增长2.8%和10.5%,“十三五”期间,以平均2.5%的增速实现稳步增长。如图1所示。

图1 2016-2020全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不同规模企业:“十三五”期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差距不断缩小,中小企业强势追赶,大型企业纵深发展。从不同规模企业来看,2020年我国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分别为63.4、52.8、46.1。“十三五”期间,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市场和新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各地纷纷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培育新增量、新动能,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

图2 2016、2020年不同规模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不同性质企业:国有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相对领先,民营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内生动力充足。国有企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最早试水区,两化融合建设基础扎实,起点较高,2020年,我国国有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59.2,分别较民营和外商企业高出8.4%、0.7%。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民营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实现较大突破,民营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与国有企业的差距由2016年的16.6%缩小至8.4%,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经营、专业服务、系统集成、产业链整合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图3 2016、2020年不同性质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二、2020年我国实现“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达到31.1%


    2020年,全国31.1%的企业已经实现“综合集成”,23.9%的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高级阶段),这些企业单项业务信息化已基本全面覆盖,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关键业务系统集成基础上的资源优化和一体化管理;7.2%的企业处于创新突破阶段(卓越阶段),在综合集成基础上实现了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和模式创新。此外,20.2%的企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初级阶段),这些企业正初步将信息系统引入企业,逐步夯实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但信息系统在企业单项业务环节的应用刚刚起步,尚不深入;48.7%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中级阶段),这些企业正着力推进信息系统在办公、财务、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等单项业务环节普及渗透,并开始探索关键业务系统集成、资源优化和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两化融合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

图4 2016-2020年全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分布情况


    横向集成:我国五分之一的制造企业实现内部供应链全面集成管控,开放式的价值合作成为企业间在线协同新途径。企业内部,21.6%的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物料采购、原材料库存、生产制造、成品库存、产品销售、产品配送环节实现全面集成管控,除末端的产品配送环节外,其他环节实现集成管控的企业比例均超过或接近50%。企业间,虽然内部供应链全面集成管控整体水平较低导致产业链协同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平台化、开放式的价值合作成为企业实现在线协同的新途径,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在开放研发、协同制造、协同营销、开放物流、产业链金融等方面积极探索,价值网络共创取得初步成效。

图5 2020年我国制造企业“横向集成”情况


    纵向集成:我国十分之一的制造企业实现数据在管理控制多层级间的纵向贯通,生产管理层和控制层之间存在割裂。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控“纵向集成”水平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终端设备数字化、联网化水平不足,工业设备设施联网是设备层数据采集、传输体系构建的前提,是“纵向集成”的基础,由于传统工业封闭技术体系和价值壁垒的影响等原因,我国设备设施联网水平普遍偏低,2020年,制造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仅为48.7%、42.6%;二是生产管理层和控制层之间存在割裂,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控相邻层级间的数据互通能力已初步形成,但管理层和控制层之间集成水平较差,实现车间级制造执行层和企业级生产管理层之间数据双向互通的企业比例为22.9%,远低于其他相邻层级间联通水平。目前,能够纵向打通设备层、控制层、执行层、管理层实现数据全面贯通的企业比例仅为11.2%。

图6  2020年我国制造企业“纵向集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