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0)》解读 07期
向新而生:多元、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逐步构建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拥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条,也拥有两化融合最丰富的实践场景。“十三五”期间,随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各场景的深化应用,网络化协同研制、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工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注入新动能。
一、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过程是制造业不断服务化的过程,制造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从而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我国制造业长期以加工制造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加快从传统单一的制造环节向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我国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关键。促进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全价值链服务转变是新时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图1 服务型制造主要内容
自2016年至2020年,我国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由21.6%增长至26.8%,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资租赁等业务日益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部分企业服务业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其中电子、交通设备制造行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为31.7%、27.9%,位于离散制造行业前列,推动制造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全价值链服务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价值链从中低端迈向高端化发展。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区域开展服务型制造基础较好,浙江、江苏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47.6%、44.6%,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图2 2020年我国企业服务型制造情况
二、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定制是传统工业过渡到智能制造阶段的重要标志,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建设,将用户需求直接转化为生产排单,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定制与按需生产,通过客户参与设计与柔性制造,极大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从而有效解决制造业长期存在的库存和产能问题,实现产销动态平衡。当前,个性化定制模式正在向全行业、生产制造全过程拓展。
图3 个性化定制主要内容
2016年至2020年,实现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由5.4%增至9.1%,基本实现翻番,虽然尚未实现大范围推广,但是正在向全行业、生产制造全过程快速探索拓展。个性化定制成为家电、家具、服装、机械等行业的重要转型方向,通过数据流贯穿生产与销售、管理与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体验需求。具体来看,纺织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最高,为12.0%。江苏、山东作为纺织行业的聚集地,开展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均高于15%,居于全国第一梯队。
图4 2020年我国企业个性化定制情况
三、网络化协同
传统行业经过分工细化,产业链逐渐变长,交易成本不断上升,各个环节的效率参差不齐,而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协同环境支持,通过众包设计、协同制造等方式重构产业链生态,产业生态由环环相扣的链形转变为松耦合的网状结构,产业链更加精简和灵活,并能提供弹性服务。基于开放平台的协同创新是网络化协同的典型应用场景,企业基于互联网分布式协同环境,开展众包设计研发、网络化制造、公共云制造平台服务等模式创新,并行协同设计、制造产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研发生产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作用,驱动企业研发模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图5 网络化协同的主要内容
2016年至2020年离散制造业实现网络化协同研制的企业比例由30.0%增至为36.5%,提高了6.5个百分点,众包设计研发、网络化制造、公共云制造平台等业务创新不断涌现。网络化协同在电子信息、纺织、交通设备制造、轻工等行业普遍推广,基于互联网分布式协同环境,将用户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引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业务活动中,开展研发、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合作,驱动企业生产方式柔性化。从区域来看,江苏省、山东省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企业均达到40%以上,分别为48.3%和45.9%,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图6 2020年我国企业网络化协同情况
四、平台化运营
工业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焊接点,其本质就是要发挥工业电子商务在汇聚工业全要素、优化工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电子商务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商务活动全流程,推动工业企业交易方式、经营模式的网络化、协同化和智能化,促进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体系的变革,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扩大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实现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图7工业电子商务主要内容
2016年至2020年,我国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从54%增长到63%,获得跨越式发展。从不同行业看,电子信息、消费品和装备行业电子商务综合应用水平要高于原材料行业,尤其是纺织、食品、轻工等消费品行业,不断深化推进销售、采购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和规模,并充分发挥工业电子商务效用,优化、丰富面向用户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从区域来看,江苏、山东、浙江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均达到7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图8 2020年我国企业工业电子商务普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