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31省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路线图详解(下)
作者:中国信通院 福建CIO网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2日 点击数:


安徽省


安徽省发布的《“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江淮”发展水平跻身全国领先行列。数字基础支撑体系趋于完善,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数字政府运行效能显著优化,数字社会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和智慧化生活环境。

到2030年,安徽省全面步入数字时代。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50%,建成以人为本、智慧服务的智慧政府和高度智能化的智慧社会,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生活,与沪苏浙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数字江淮”成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标志。

《总体规划》按照“1347”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江淮”任务框架体系。“1”即瞄准“促进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这一核心目标。“3”即围绕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三大板块,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4”即聚力“强基础、育产业、重应用、促协同”四个关键,“7”即实施七项主要任务。聚力“强基础”,打牢数字基础新支撑;聚力“育产业”,凝聚科技创新新动能、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聚力“重应用”,构建电子政务新模式、探索社会治理新实践、激发公共服务新活力;聚力“促协同”,共建区域协同新格局。


福建省


《福建省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4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数据要素实现有序流通和深度开发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加快形成,数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福建省将实施八大行动,部署27项工程,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一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强基”行动。

二是数字技术创新突破行动。

三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能级提升行动。

四是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培育行动。

五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行动。

六是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行动。

七是数字企业融资促进行动。

八是数字经济治理提升行动。


江西省


《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持续快于全省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平均增速,努力实现规模倍增、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5%左右,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南昌“元宇宙”等聚集区蓬勃发展,力争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规划》提出,紧紧牵住创新“牛鼻子”,牢牢把握未来发展风口,不断深耕产业赛道,全面提升数字产业综合竞争力。夯实筑牢基础赛道,积极发展专业芯片、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智能终端、信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基础赛道,将江西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地;前瞻布局新兴赛道,积极布局VR、元宇宙及数字孪生、信息安全和数据服务、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大力培育融合赛道,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聚焦交叉创新产业,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数字健康、数字文创、智慧家居、智慧能源、数字降碳等领域聚力打造融合赛道。


山东省


《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提出,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从推进数字产业高端布局、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5个方面,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到90%以上,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策源地。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达到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超过10%,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河南省


《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全省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实现倍增,数据价值化试点在全国率先推进,产业数字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数字治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持续完善,郑州成为国家重要通信枢纽、信息集散中心,郑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发展规划》明确提升发展核心产业,夯实数字强省建设根基。提出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以先进计算、5G、软件、半导体、卫星和地理信息为重点攻坚发展基础产业,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为重点积极布局前沿产业。


湖北省


《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据要素资源体系基本建成,数据开放和流通机制逐步完善,形成数据资产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和融合应用的运营生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培育3至5家数字经济全球知名企业,出现一批全国知名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建成“四区两中心”。

湖北省数字经济将推进九大主要任务,包括超前部署互联互通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建设聚通用管数据资源体系、着力锻造核心数字技术创新链条、培育世界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特色高效现代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模式、推进新时代城乡高效能治理、全面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等。

湖北省将实施十大先导工程。实施“中国光谷”产业集群培育工程、“5G+”应用创新发展工程、北斗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工程等3大先导工程,打造一批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工程、九省通衢智慧物流建设工程、国际数字消费中心建设工程、智慧农业发展标杆建设工程等5大先导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实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引领工程,更好培育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遴选若干城市、园区实施数字经济示范标杆建设工程,以点带面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整体跃升。


湖南省


《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突破2.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初步完善,湖南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

《规划》提出,湖南省将实施10个重点工程,包括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提升工程、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壮大工程、集成电路产业成长工程、超高清视频产业培育工程、移动互联网产业提质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物联网产业强基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工程、大数据产业促进工程、区块链集成应用工程。


广东省


《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提出,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力争到2022年突破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

此外,《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系统地提出了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2221”的总体框架,即“两大核心、两大要素、两大基础、一个保障体系”。

两大核心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其中数字产业化包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产业数字化包括工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以及服务数字化。

两大要素即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发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驱动作用,发挥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推动力的引擎作用,共同构筑数字经济内生动力。

两大基础即核心基础数字产品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保障体系包括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和服务支撑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海南省


《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提出,构筑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聚焦推动新型工业、热带农业等优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智慧物流、国际航运、国际金融、智慧会展等外向型高端服务业,做优做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电子竞技等数字新产业,推动离岸创业创新和数据跨境服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成立足南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方案》指出,将以打造“数字孪生第一省”为主要手段,以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为四大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引领支撑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实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至2021年底,智慧海南架构体系基本确立,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平台初步建成,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国际通信建设取得初步突破,数字孪生城市覆盖重点区域,应用试点取得成效,虚实融合的治理模式启动探索,保障智慧海南建设运营的机制体制基本就绪。

至2025年底,以“智慧赋能自由港”“数字孪生第一省”为标志的智慧海南基本建成,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和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自由贸易港智慧标杆。


四川省


《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3%,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心和数字化转型赋能引领区,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初步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为实现总体目标,《规划》提出7大发力方向、21项重点任务,并设置17个专栏、57项重点工程。具体来看,7大发力方向分别是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加速优化新基建,增强数字经济承载力;以数字产业化为牵引,大力突破关键数字核心技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以数字政府为先导,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创数字治理新局面;以数字社会为载体,拓展数字应用场景,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以优化布局为抓手,加强区域协同,助推数字经济融入新格局。


贵州省


《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二是在产业发展、数字治理、数据价值、数字基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构建形成特色引领的数字产业生态,打造数智驱动的数字治理标杆,建成全国一流的数据要素基地和集约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

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二是在产业发展、数字治理、数据价值、数字基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构建形成特色引领的数字产业生态,打造数智驱动的数字治理标杆,建成全国一流的数据要素基地和集约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


云南省


《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通过3年的努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数字应用和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达到3160亿元

《方案》提出,要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强基行动、数字经济园区优化提升行动、数字产业化提升行动、产业数字化融合行动、数字服务和治理提升行动、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行动、数字丝路开放合作行动、数字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共8项行动,每项行动包含一系列强有力的配套实施工程,比如通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工程、数字经济园区培育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工程等,共计26项。


陕西省


《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陕西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到“十四五”末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33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打造集成电路、光子、新型显示、智能装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优势产业集群。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按照《规划》,陕西省将打造“一核两轴三带多点”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即立足陕西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发展现状,推动全省数字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协调化发展,构建以西安为核心,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包茂高速沿线城市聚集带为“两轴”,以秦岭区域、黄河、汉丹江流域数字化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以各市(区)突出特色优势发展区域数字经济的新格局。


甘肃省


《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一年显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树标杆”,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建立,数字产业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数字化水平有效提升,打造东西部算力资源调度先导区、全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样板区、社会治理创新应用示范区。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50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产业化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生态样板间”。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成为甘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规划》明确,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主要有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将围绕沿黄河流域、河西走廊、陇东南三大产业聚集带的空间布局,聚焦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形成智能制造为驱动的新型工业体系。

此外,还将充分发挥“中国一带一路网”品牌优势以及我省资源禀赋,打造首个“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传播基地,树立甘肃“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传播服务品牌。


青海省


《青海省“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立足青海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全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全面推动网络设施迭代升级、充分发挥数据中心支撑作用。

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数字技术攻关、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工业数字转型、推动现代服务数字转型。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区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及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数字化进入全面扩张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基本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规划提出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定位,一是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发挥能源、地质、气候、区位等优势,助力京津冀及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北方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集聚数据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发展要素,培育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分析应用、数据流通交易、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城市为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数据存储、交易和服务中心,打造面向欧亚的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枢纽。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我区成为西部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高地。从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海洋强区建设、数字经济开放合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主要从建立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数字海洋发展强区、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数字经济治理模式等11个方面提出40条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具体包括:建立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数字海洋发展强区、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数字经济治理模式。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推进西藏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

到2025年,西藏信息通信业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信息通信公共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面向数据要素的一体化数字能力逐步提升,新兴业态和融合应用快速发展,新型行业监管体系初显成效,边远地区通信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持续提升。

《规划》全面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数据和算力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数字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特色农业、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数据资源价值进一步释放,全力建设“西部数谷”,努力建设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坚持“1112285”工作导向,即突出抓好1个战略定位,合理设置1套衡量指标,坚持打造1个发展布局,聚力突破2大发展重点,着力开拓2大开放通道,重点突出8大主要任务,精准实施5项专项行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天山云谷”等应用服务,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在种养殖等领域广泛应用,引导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融合,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支持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推进数字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应用,大力发展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打造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