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机遇与挑战并存
2005年10月26日,北京国贸CBD商区爱维克大厦里,中青旅控股股份公司的主要高管与埃森哲公司的咨询师齐坐一堂。这一天,中青旅IT战略咨询项目正式启动。在这次会议上,原北京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庞宏正式加盟中青旅,担任中青旅控股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一职,他两个月的悠闲假期生活也被画上了句号。
庞宏新任职的中青旅在业务上与从事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的李宁公司完全不同,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庞宏深知跨行业跳槽自己将面对的严峻挑战——“在理解新业务、建设IT团队、做好部门间沟通等三方面,我都必须重新开始。”但为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他依然果敢地选择了这份极具挑战性的新工作。
新机遇
如今,CIO作为特殊的职业经理人群体,已经开始广泛地参与人力资源市场的选拔与竞争。“现在,企业选择CIO不再单纯依据技术人员标准,我还要看CIO的管理经验,是否具备驾驭整个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某企业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CIO们凭借自身的能力和优势也在审视着每家需要CIO的机构——能否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能否在工作中将自己的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施展的空间几乎成为每位CIO选择“雇主”的主要出发点。
对于那些跨行业跳槽的CIO而言,吸引他们更多的是“隔行”背后的机遇。“当CIO对一个新行业不熟悉时,意味着他们会想像和憧憬一个充满机遇的未来。如果能很好地应付跨行业的挑战、消除风险,更能增强自信,这是跨行业转换工作的最大收获。转换行业后,你依旧能游刃有余地工作、得到同事及上级的认可,更多的机遇可能接踵而至。”家德宝(中国)的IT总监孟民表示。
孟民曾在贝塔斯曼集团任IT总监5年多,于2004年3月1日离开贝塔斯曼、加入全球最大的建材零售商美国Home Depot(家德宝)中国公司,任IT总监。他的选择或许比庞宏更富有挑战性——除了跨行业转换工作外,在他到任时,家德宝刚刚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总部,中国业务还没有展开,而孟民领导的IT部门仅有他一个光杆司令。不过,这正是孟民选择家德宝的重要原因——这里的IT建设像一张白纸,供他发挥的空间很大。
去年年底,厦门华侨电子公司总经理助理曾祥云跨行业跳槽到了一家制药企业——天津天士力集团公司,担任信息管理总监,他坦言:“跨行业工作当然是个较大的挑战,但如果能帮助一个在信息化建设较弱的企业做好信息化,并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企业管理、IT管理知识、经验,接触到新人、新事、新思维,这本身就是件快事、乐事。”
庞宏在IT业已经打拼了15年,可谓经验丰富。在李宁公司任职的4年间,他经常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今年8月,他决定离开李宁公司时,由于IT界一些朋友的介绍,联络找他的猎头就更多了。“在众多机会中,我始终把中青旅排在第一位。”庞宏坦言。在提及原因时,他说:“我觉得在中青旅做CIO的挑战最大。”庞宏之所以选择到中青旅任职,可以归结为他喜欢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中青旅不仅在行业上让他感受到巨大的挑战;此外,它的信息系统正好处于重新规划和整合阶段,这肯定会给CIO巨大的空间。此前,曾有一家在信息化方面非常成熟、稳定的知名跨国公司邀请庞宏任职CIO,开出的薪酬也非常优厚,但被庞宏谢绝了,“对于我而言,还是想把做事排在第一位。”
能否得到企业高层的支持也是左右CIO们求职的因素之一。中青旅的高层管理团队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吸引庞宏加盟的另一大原因。2005年,中青旅制定了新一轮的五年规划,将IT建设作为企业重要战略列入其中。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的认可和期许将是庞宏今后工作的根基。
同样,孟民也十分看重高层对CIO的支持力度。在他求职时,家德宝完全满足了他的两个原则——第一,CIO必须直接向CEO汇报,而不是向CFO汇报;第二,该公司具有尊重本地人才的文化。由此可见,CIO们非常看重能否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关注。
新挑战
现在,孟民的同行、朋友经常会用羡慕的口气对他说:“你选择了一个好机会。”但要做好新工作,只有他才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换工作后,最难的是如何了解、快速适应并把握新公司的文化及工作流程。只有努力去了解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业务流程、业务术语,才能将自己已有的经验更快、更恰当地施展出来。”孟民说。
尽快克服行业差异、了解业务知识,无疑成为选择新行业的CIO们最难以克服的困难。曾祥云博士也毫无例外地碰到了这个难题。厦华是家电生产企业,属于离散型制造业,天士力属于流程型制造企业,两者在生产、销售、物流、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模式、运营流程等都存在差异。曾祥云说:“作为企业的CIO,我首先要尽可能透彻地了解企业、行业的产品和管理特性,熟悉、掌握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然后再考虑如何用IT有效地支撑企业的战略和业务。”
到天士力后,曾祥云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与业务部门、与行业专家的沟通上,以尽快掌握医药行业的生产、研发、质量、分销、物流管理模式、运营特点等。天士力集团下属50多个子公司、190多个办事处,为了做好集团的IT规划,掌握集团的组织架构、资金流、物流等实际状况,他在集团下属的医药公司“泡”了两个多月。当时,他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员工,跟随销售代表跑市场,看他们如何工作、怎么收集信息。曾祥云用了差不多1年几乎跑遍了集团的主要子公司。在了解的基础上,他联合业务管理专家、行业顾问一起开始做天士力的IT规划。目前,天士力的医药营销系统、业务财务系统、客户关系系统等已按总体规划的思路,逐步开始实施。
相比曾祥云主动“出马”跑市场,庞宏对新公司、新行业的了解则相对轻松一些,因为他加盟之际,正好赶上中青旅聘请咨询公司与庞宏一起依据企业战略,重新制订IT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公司需要频繁地与各业务部门做访谈、了解业务情况,这恰好成为庞宏尽快了解公司业务的绝佳机会。除了被动地接受信息,庞宏还在工作或私下主动找一些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聊天,并翻阅大量企业相关资料。他希望自己能够用3个月时间弥补业务知识的缺陷,而后真正进入角色。
在弥补业务知识的缺失上,孟民可谓另辟蹊径。他加入家德宝后的第一件事是买了一套二手房,并且专门找到家德宝在国内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百安居来装修。“其实,我是想通过装修快速地了解这个行业。我觉得作为IT管理者一半以上的精力应该花在业务上,我应该了解每个业务环节,这样才能跟业务人员有共同语言。”
不过,这些CIO之所以敢于选择跨行业任职,除了相信自己对IT技术的驾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融会贯通、快速学习能力具有信心。比如在孟民看来,尽管贝塔斯曼和家德宝卖的东西不同,但它们的运作流程有相通之处,只要善于融会贯通,就能很快适应新岗位。以前的职业积累让他们无须从零开始。孟民认为,3~6个月后,跨行业跳槽的CIO应该可以很自信地展开工作了。
“旧”经验
除了善于融会贯通,这些跨行业跳槽的CIO多年所积累的一些更基础的能力与经验是他们跨越“隔行如隔山”的底气。
在曾祥云看来,行业和业务知识固然是CIO必须掌握的,但对IT技术和管理的纯熟运用更是CIO的立身之本。
在IT技术方面,企业的信息化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例如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IT基础架构的规划与建设管理、应用系统的规划与管理等,这些经验和管理理念都可以沿用CIO们以往的积累。
在孟民看来,CIO的主要工作无非是(1)IT基础设施建立与维护;(2)应用系统的维护与开发;(3)改造或升级系统;(4)人员管理;(5)协调和其他部门、总部、供应商的关系;(6)参与业务规划;(7)其他能力(如外语)。他认为,在转换行业后,(1)(2)(4)(5)(7)等工作完全可以沿用以前的经验、借用多年积累下来的技能;(3)和(6)需要通过了解行业的情况及企业运营流程。也就是说,选择当“隔行”CIO的他们只要能应对好来自这两项工作的挑战,在任何行业都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CIO。
其实,不同企业和行业的确有很多工作内容都是相通的。目前,曾祥云把天士力的IT人员分成3个部门——运营开发、系统管理、前端服务。之所以这样改组IT部门的组织架构,是源于他在厦华的成功实践。他觉得,这样的架构非常利于IT部门的内部管理和员工技能的专业化。
另外,为了更好地保证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隔行”CIO们往往会在新公司通过制定制度和运用个人良好的沟通能力,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IT氛围。曾祥云说:“到一个新公司,CIO需要尽快使工作环境更加舒畅、更加润滑,这是做任何事的基础,因为信息化工作永远不可能一个人去做,它需要一个团队。”在这方面,他们更需要借鉴以往的经验。
来天士力后,曾祥云除了围绕业务服务搭建信息系统外,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着手建立新的IT制度,包括IT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建设、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设计等7大制度。“我们有一个规划蓝图,这需要制度、体系、组织进行保障”。他强调道。目前,庞宏也从IT部门内部着手,希望逐渐在企业内建立起一套IT制度。他希望中青旅引入他以前在李宁公司的做法——在考核新员工时,引入IT技能的考核,这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全员对IT的重视度。
和企业上上下下之间进行顺畅地沟通是CIO一踏进新公司首先要做到的。没有这些必要的沟通,一切IT工作都将无法展开。孟民将CIO的沟通能力归为一个人的情商。他在选拔员工时,非常注重对方的沟通能力。无独有偶,庞宏在培养员工时,也会很留意对员工沟通技能的训练。
刚刚履新1个月的庞宏虽然还没有完全进入新的职业角色,但他自信地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从曾祥云、孟民的工作表现上,他应该对选择这份跨行业的工作充满信心。
目前,曾祥云已在按照新制定的IT规划,开始逐步实施天士力的医药营销、业务财务、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预计明年这些新系统都能顺利上线。孟民则正在全力配合家德宝公司在国内的并购和开店计划。“如果企业并购或开新店,我们将会用最短的时间完成IT建设。”如今,尽管孟民又招了一名IT经理,他不再是光杆司令了,但目前的工作量对两个人而言,依旧非常巨大,他们常常需要加班。为了配合美国总部的时间,他们的作息还得昼夜颠倒,但从孟民的脸上并看不出丝毫疲惫,更多的反而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