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企业成长动力源于创新应用商业科技
作者:谈冶祯 来源:信息周刊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22日 点击数:


  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源动力,商业科技则是推动创新的关键。
  编者按:
  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考察和衡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运用商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中国商业科技100强”关注的是企业应用商业科技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评选在商业科技上投入最大的企业。调研范围包括企业合理制订IT战略的能力、企业的IT投入、企业对IT的管理手段、IT对企业业务的影响程度、企业在现有预算下追求最大投入产出比的能力等。
  本次调查从2006年1月开始筹备,历时十个月,调研公司超过6,000家企业。调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调研采用网上、网下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调研采用方案介绍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候选企业或组织不仅要完成问卷调查内容,还必须递交一份介绍自己所在企业或组织的一项最具有创新意识的商业科技策略或应用方案。
  “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严格遵循《InformationWeek》“美国商业科技500强”调查的方法和流程,覆盖26个行业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几乎所有大公司。入围公司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资料审核程序,包括公司管理的优先性、技术策略、员工招聘计划以及预算规划。根据与“美国商业科技500强”相一致的选拔标准,对这些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根据独有的权重体系来对入围企业进行排名。在商业科技应用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100家企业将最后胜出。根据同样的研究方法,参与调研的企业营业额低于一亿元的中小企业中,将会有30家企业脱颖而出。由于不同行业在商业科技应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调研结果,还同时产生了行业商业科技领先企业榜单。
  获取《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白皮书》请登陆:
www.informationweek.com.cn
  商业科技在中国企业中的定位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这是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的最新发现。凭借对企业商业目标和管理流程的深刻理解,中国商业科技100强企业(下称100强企业)在运用商业科技进行业务创新的努力上更加理性,更有针对性,也更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变化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首先,除了有积极的态度,不断增加在商业科技上的投入,100强企业对于商业科技预算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考核也更加科学、务实;其次,为客户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已经替代了削减成本、提高生产力,成为企业利用商业科技进行创新的努力方向,显然,这些商业科技领先企业已经意识到如何才能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再次,作为商业科技的领先企业,他们自然在前沿技术的部署使用方面积累了自身独特的优势;最后,100强企业越来越善于利用外部服务(包括第三方服务、各类外包)来提高自身的商业科技创新能力。
  预算管理更科学
  有近一半的受访对象表示,就在前两年,公司对IT预算的规划还是一笔糊涂账,而在2006年,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公司对IT预算进行了详细、合理的规划和分配。他们不仅计算IT预算占预期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而且开始对这笔预算的使用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管理。
  但是对IT预算的严格管理一点都不能阻挡首席信息官(CIO)在商业科技应用上的创新性,2006年100强企业的IT预算将占预期年销售收入的4.27%,比2005年的3.98%略有增加;同时超过70%的100强企业表示,2006年的IT支出会超过2005年;19%的公司在IT支出上保持不变,仅有11%的公司表示今年的IT支出会有所减少。
  在IT预算方面,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公司用于硬件技术购买的预算从2005年的超过35%下降到了20%左右,而研发和IT服务或外包则分别有将近5%的增加。这一变化表明,商业科技领先企业已经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IT基础设施,开始更多地关注于业务变化,并为满足业务需求而开发应用。而对于研发和外包的同样重视,恰恰体现了这些企业正试图在自主创新和“善假于物”(CIO是君子~)之间取得某种平衡,目的同样都是为了通过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传统的制造型企业,研发在奥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奥康集团,本次排名第七位)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家国内知名的民营制鞋企业,研发占据其IT预算的20%。他们与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大学联合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脚制鞋机”,希望通过这个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鞋类产品设计创新来营造竞争优势,并在将来改变奥康集团的经营模式,实现经营“不摆鞋的专卖店”这一模式。
  外向型创新方向
  降低成本不再是CIO要考虑的首要问题。100强企业希望通过商业科技手段帮助公司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服务客户和加深与合作伙伴的协作;为客户提供更新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与合作伙伴建立起更加高效更加健康的互动,从而为公司创造新的业务机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数据显示,55%的公司表示,他们的创新方向转向了为客户提供新产品和服务,超过了选择利用商业科技降低IT成本和商业成本的企业(43%)十多个百分点,还有35%的企业选择了改善客户服务。另外,37%的企业选择了改善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互动交流。
  作为一家服务型企业,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本次排名第22位)从今年初开始实施服务链的整合,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二位条码等先进技术的使用,将旅客从订票查询到下机后行李提取的乘机全过程服务整合起来;同时,对客户进行不同层级的分类,把客户分为大客户、VIP客户、集团客户等,为不同的客户目标群体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完善客户服务管理,改善客户体验。
  相对于服务业,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又有所不同。获取市场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开拓市场,对制造业企业非常重要,但企业开拓市场的成本非常高昂。创造性运用商业科技手段,让公司与经销商协同工作,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下称美的,本次排名第29位)达到了减负共赢的目标。目前美的“厂商价值一体化”工程已经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通过对厂商功能的重新定位,让经销商成为市场操作的主体,共建了包括物流、市场信息、客户服务在内的六大平台,提高了经销商开拓市场的积极性,经销商成为美的在市场中的延伸机构,减缓了自身的市场运营压力,加强了对经销商的管理。
  采用技术更前沿
  追求创新让CIO对新技术尤为青睐,调查表明,CIO对于新兴技术和新标准始终有着高涨的热情。例如服务导向架构(SOA)、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前沿技术,不但有不少企业在积极地了解,进行测试性部署,连已经广泛部署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外运,本次排名第54位)两年前就开始在一些核心应用系统的开发上开始采用SOA架构,海运船货代是中外运的核心业务,集团下属将近200家子公司,每年的营业额上百亿元,上万名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都离不开信息系统。在开发建设“运船货代系统”这个项目时,中外运采用了SOA架构,该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思宇认为,在构建这样一个包括了很多功能模块的庞大系统时,SOA在统一定义不同系统、模块之间的关系,解决不同模块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上都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
  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之一,安富利亚太有限公司(本次排名第25位)在最近实施的B2B模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项目中,几乎是颠覆了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采用了最新的络世达网(RosettaNet)标准,在此标准之下,整合了从库存管理、标签,到供应商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第三方物流相关业务信息实时交换的无缝界面。公司对于这一新标准的采用给予了很大期望,预计该项目仅在2007财政年,就将为公司带来价值270万美元的商业机会。
  善用外包
  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的数据表明,企业越来越善于利用外部服务来提高自身的商业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企业对于外部服务的管理水平也更加成熟。
  36%的100强企业选择国内外包商外包IT业务;25%的企业选择国外的外包商;与提供海外服务的外包商签订协议的公司达到了22%;还有14%的商业科技100强企业将业务流程外包到了海外。
  在第三方服务的采用方面,仅有2%的公司表示没有采用第三方服务,绝大多数的第三方服务为咨询、开发和运营维护。中外运在实施SOA项目时,选择了惠普公司(HP)合作,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做前期的咨询工作。
  以往,公司通常将一些非核心业务、日常维护等工作进行外包,选择外包服务的最大目的在于削减成本。调查数据显示,公司选择外包服务的目的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对外包有了更高的期望,开始试图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创新,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下称大中电器,本次排名第97位)的“供应链委托开发”项目,甚至开始采用“业务流程工具”产品,与服务商合作开发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以提升公司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大中电器期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项目能够帮助公司的盈利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外包服务持谨慎态度的原因在于很难对外包服务商进行有效的管理,但现在商业科技领导者们似乎已经找到了办法。为了提高外包绩效,47%的企业将支付给外包商的费用与流程改善相挂钩;38%的企业仍然用降低成本来考核外包商;还有16%的企业用销售量来考核外包服务商的绩效。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悦达起亚,本次排名第18位)实施了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销售系统、经销商管理系统、配套厂商管理系统在内的很多系统开发的外包。对于考核外包商的绩效,东风悦达起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公司IT经理颜国介绍说,从项目最初的计划制订开始,就会定义对外包商的量化考核标准,例如对生产系统上线以后的流程改善考核,公司会考察配货时间是否能因此缩短到一小时之内,库存的降低是否达到标准,物流服务的人员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减少等等。


  行业特色显著
  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还对包括金融服务、物流运输、医药制造在内的八个不同行业企业在商业科技的应用上做了针对性的考察,数据显示,他们在商业科技的投入上都各有明确目标,在应用上各具鲜明的行业特色。
  就通过商业科技实现商业创新而言,金融服务业集中在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服务;零售分销企业的重点方向则是降低IT成本/商业成本和改善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互动交流;改善客户服务是物流运输企业的重中之重;制造业企业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如何让业务流程更加高效上。
  在IT的投入上,行业差异同样明显,金融服务业由于对信息系统的高度依赖,投入也最大,达到了11.8%,远高于其他行业企业的IT投入。
  由于业务的差异,对于不同技术的部署,各行业企业也显示出不同的特色。金融服务最为关注的是系统的安全性,60%的金融行业企业对客户信息进行加密;物流运输企业在RFID技术上的使用部署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企业,广泛部署的企业达到了33%。(参见:《行业创新榜》http://www.fjcio.org/article/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36 )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尽管100强企业已经在创造性地利用IT手段帮助企业进行商业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商业科技“软肋”仍然存在,即便是在商业科技应用上领先的企业,也有着不足之处。如他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仍然有待加强。在过去的12个月内,为IT业务流程、产品或服务申请专利、商标或是版权的公司仅占100强企业的16%。另外,安全仍然是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尽管100强企业对信息安全已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部署了从杀毒软件到安全管理平台等大大小小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技术,仍然有7%的企业承认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严重的安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