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CIO、CEO和财务高管:
汽车厂商宣传的油耗数据与实际驾驶存在差异,消费者在购车时要理性看待这些数据,不要过于迷信厂商的宣传。
类似的模式也出现在关于人工智能(AI)生产力的讨论中。
无论是来自大型咨询报告、急于推销的供应商,还是CEO紧急请求的ROI(投资回报率)预测,估计几乎总是描绘出过于乐观的画面。纸面上看起来很棒,但实际操作中很少能站得住脚。
作为一名睿信咨询AI与数据转型战略顾问,针对人工智能(AI)生产力要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设定现实的期望,一种既能平衡潜力的兴奋感,又能兼顾执行纪律的方法。这种做法的灵感并非来自技术,而是来自金融学的“贴现”(Discounting)概念。
我们首先要做的“折扣”,是剔除AI的神话。
【折扣一:人力努力贴现 (Human Effort Discount)】
金融逻辑:在估值时,你不会简单地把未来现金流相加,你必须对它们进行贴现以反映时间和风险。
AI逻辑:生成式AI更像是加速器,而非自动驾驶。人类依然是构建问题、指导模型和验证输出的关键。
【实战数据】在一项客户试点中,我们发现工程师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审查或重写AI生成的代码。结果:净生产率提升接近40%,而非供应商常引用的理论翻倍(100%)。
睿信咨询战略教训:人工智能放大人才,但不能取代人类判断。你的预测必须考虑人类的“验证时间”。
要获得一个可信、可规划的ROI数字,你需要应用额外的两个折扣:
【折扣二:渐进采用曲线贴现 (Adoption Curve Discount)】
AI现实:生产力提升不会一次性全部到来。采用过程是通过学习、实验和扩展,遵循一条曲线。
企业实践:一家财富500强制造客户在部署Copilot时,模拟了四年的采纳期。第一年,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开发者是活跃用户。通过建模,他们呈现了一个可信的ROI轨迹,以匹配组织吸收变革的能力。
睿信咨询战略教训:即使有强力的商业理由,生产力也必须靠努力获得。将渐进采纳的现实纳入估算,预测才能可辩护且可付诸行动。
【折扣三:风险调整贴现 (Risk Adjustment Discount)】
AI现实:每个生产力模型都应包含风险折扣。即使是最好的系统,也会产生错误(“幻觉”),而其带来的运营和声誉成本可能非常高。
风险成本:正如一家全球科技公司因AI图像生成器产生令人反感的结果而撤回营销活动一样,解决问题、协调沟通、修复信任所耗费的时间和资源,都是对生产性工作的消耗。
睿信咨询战略教训:正如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要求更高回报一样,技术领导者应平衡高风险AI应用的生产力预期。
最终,这种“贴现生产力”的理念可以被可视化,结果看起来就像一个瀑布图:
起点:总体AI机会(Gross Potential)。
减去:人工监督所需努力(Human Effort)。
减去:分阶段实施的渐进时间(Phased Implementation/Adoption)。
减去:错误修复和声誉恢复的风险成本(Risk Adjustment)。
终点:可实现的生产力影响(Achievable Productivity Impact)。

这个最终的数字,才是你能够自信地与你的CFO和CEO分享,因为它反映了你的团队的实际运作方式。
归根结底: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但就像新车的油耗评分一样,你的AI体验(mileage)将取决于你的地形、驾驶者和你的驾驶纪律。
即使是最好的人工智能生产力预测,如果忽视了人工努力、组织采用速度和风险,也可能产生误导。以金融为灵感的方法可以为炒作带来纪律。

图源:贾尼斯·卢卡斯(Credit: Jannis Lucas)
大家都有过逛车店的经历,注意到车窗贴纸上印着的每加仑里程数(MPG)。当你看到35英里每加仑这样的数字时会兴奋,但一旦开车回家,仪表盘似乎更接近26英里每加仑。这些数字常常让人感觉你是在逆风下坡行驶。【注:车玻璃上贴着“百公里油耗6.7升”的标签,让人心动不已。但把车开回家后,仪表盘上显示的实际油耗往往只有“百公里油耗9升”。】
类似的模式也出现在关于人工智能(AI)生产力的讨论中。无论是来自大型咨询报告、急于推销最新平台的供应商,还是CEO紧急请求快速投资回报率预测,估计几乎总是描绘出过于乐观的画面。纸面上看起来很棒,但实际操作中很少能站得住脚。当领导者围绕这些过高的期望来规划时,他们就注定要失控。
作为一名数据转型和AI战略顾问,我发现我们需要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设定现实的期望,这种方式既能平衡潜力的兴奋感,也要兼顾执行的纪律。有趣的是,这种做法的灵感并非来自技术,而是来自金融。
一、向金融借款:贴现的力量
任何上过入门金融课程的人都记得贴现现金流分析的概念。在评估投资时,你不会简单地把所有未来现金流都加总。你会对它们进行折扣(贴现),以反映时间和风险。明天的一美元价值低于今天的一美元,尤其是在不确定这美元是否会出现的情况下。
类似的心态在评估AI生产力时也很有帮助。例如,“Copilot可以翻倍开发产出”的生产力提升代表了总潜力。为了达到一个可合理且可规划的数字,你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折扣:实现结果所需的人力努力、逐步推动采用以及人工智能缺陷带来的风险。
二、人类努力:人与机器的现实
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像是加速器,而非自动驾驶。人们依然是构建问题、指导模型和验证输出的关键。在软件工程领域,像GitHub Copilot这样的工具可以即时生成可用的代码,但其中很多代码仍然需要调试、测试和修订。
在一项客户试点中,我们团队发现工程师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审查或重写AI生成的代码。净生产率提升虽有意义,但远低于供应商常引用的理论产出翻倍。实际改善率接近40%,这更可信且更可持续。关键教训很明确:人工智能放大人才,但不能取代人类判断。在预测中考虑这些因素,会让你的模型更具可信度,计划也更现实。
三、推广与采用曲线
另一个重要的折扣反映了采用速度。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不会一次性全部到来。与任何企业技术一样,采用过程通过学习、实验和扩展形成一条曲线。
我们的一家财富500强制造客户在部署Copilot进行代码开发时,模拟了这一曲线。第一年,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开发者是活跃用户。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预测采用率将稳步增长,成本和收益都在增加,因为该工具成为日常工作流程的一部分。通过建模四年的采纳期,他们可以呈现一个可信的投资回报率轨迹,以匹配组织吸收变革的能力。结果是一个有节制且可信的预报,而非急剧且不切实际的激增。
即使有强有力的商业理由,生产力也必须靠努力获得。收养需要时间、培训和强化。当你将这一现实纳入估算时,预测既可辩护又可付诸行动。
四、风险调整:人工智能幻觉的考量
每个生产力模型也应包含风险折扣。即使是最好的系统也可能产生错误,而这些错误带来的运营和声誉成本都可能非常高。
我们都见过新闻中的例子。今年早些时候,一家全球科技公司因其AI图像生成器产生了令人反感的效果,撤回了一项营销活动。问题不在于缺乏监督;这是对风险的低估。公司花了数周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协调沟通并修复信任。这段恢复期耗费了本可用于高效工作的时间和资源。
在评估生产力时,CIO需要为这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做好规划。验证输出、纠正错误和进行修复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应被纳入分析中。正如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要求更高回报一样,技术领导者也应平衡高风险AI应用的生产力预期。
五、从概念到实践
这种贴现生产力的理念在实际应用时变得非常强大。想象一下软件工程师使用Copilot。理论潜力可能意味着生产力翻倍,但扣除人工监督、渐进采纳曲线和风险后,现实增长可能更接近30%或40%。
当可视化时,结果看起来像一个瀑布图(waterfall chart)。你从整体AI机会开始,逐步减少,以考虑人工努力、分阶段实施和风险。剩下的就是可实现的生产力影响,这个数字你可以自信地与你的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执行官分享,因为这反映了团队的实际运作方式。随着团队经验的积累,你们甚至可能超越这个预期。
六、归根结底:你的AI体验会有所不同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但就像新车的里程每加仑评分一样,你的成绩将取决于你的地形、你的驾驶者和你的驾驶纪律。通过采用贴现生产力思维,CIO和技术领导者可以缩小AI承诺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设定可信、可辩护且可实现的期望。
因为人工智能就像开车一样,实际体验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