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但愿不是房地产炒作
作者:艾文 来源:SWM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20日 点击数:

如何打造完整的信息安全产业链,真正成为中国信息安全孵化地?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任重而道远

众所周知,信息安全作为IT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一个环节,它的发展不是一两家企业的问题,也不能一蹴而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际上以商业化信息安全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安全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在这一大环境之下,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该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

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有超前的策略、整体的战略规划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有效措施。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如同软件产业需要跨越式发展一样,我们必须找到统领发展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产业之路的指导思想。北京八六三信息安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曲玲年认为,从北京信息安全产业基地运营一周年的情况来看,“集群”可以成为统领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纲”。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国际上成功的、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之一。当前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被西方学者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的高度。信息安全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国际信息安全产业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在信息安全产业中,“集群”显示为相关信息安全企业在某个地区相对集结成群,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整体的竞争优势和机制。于是,国内出现了另外一种类似于软件园建设的实体—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可以说,基地是这种“产业集群”的典型体现。划地、盖楼、招商等一系列流程上的操作,使基地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与软件园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尽管大多数软件园的发展还是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但有些仍存在着“房地产”的影子。科技部在2000年对上海、成都、湖北三个基地授牌之后,北京、广东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基地,从目前现状来看,不免让捏一把汗:它会不会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房地产炒作?

有人认为,如果基地的条件不能吸引安全企业的入驻,显然是不到位的,但如果安全企业纷纷向中心城市集中,那么则可能带来国内安全能力分布的不均衡。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是很难让现有的安全企业做出“搬家”举动的。

若能摆脱房地产炒作的嫌疑,我们希望基地能真正担当起国家信息安全的“堡垒”的职责。国信安东部基地的建设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战略及上海信息安全产业化发展需求。在全国和上海信息化建设高潮的推动下,上海信息安全产业近三年来以较高速度增长,产业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140%84%71%,入驻企业及机构已有60家,承担着24个国家以及上海市的各类信息安全重大科研项目。

北京基地在经过整整一年的运营之后,势头也不错:2003年总产值已达1.5亿元人民币,今年产值可望达到2亿元人民币。但从入驻的15家企业来看,除了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之外,其他企业在规模上还相对较小,欠缺骨干企业。

基地要生存,但如果企业规模不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房地产炒作现象能避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