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产业集群: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作者:黄庭满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26日 点击数:

产业集群: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专访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郑松岩

新华网北京报道:福建省目前正在采取战略性举措,以培育产业集群为主轴,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6月2日,来京参加2005年福建品牌产品(北京)展览会的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郑松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作上述表示。

据郑松岩介绍,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化、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去年初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新世纪福建发展的战略定位。一年多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凝聚成为推进福建新跨越的共识,产业是经济区发展的支撑点,这个经济区内的一系列产业变革正在迅速规划和启动。

近年来,福建省产业集群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区。据初步统计,目前福建已初步形成大小产业集群约60个,福州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工程机械、泉州泉港石化、晋江鞋业、石狮纺织服装、南安水暖、惠安石雕、德化工艺陶瓷、福安电机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在全国显现较高知名度。

郑松岩说,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大大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到2004年底,福建累计有33家企业36种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居全国第五位;拥有“国家免检”产品90个,居全国第三位;共有经国家认定的驰名商标21件。全省已形成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专业市场品牌,拥有6个全国产业名县,9个全国产业名镇,4个国家级工艺美术特色区域,石狮市被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晋江市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泉州鲤城区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德化县被授予“中国瓷都”,惠安县被授予“中国石雕之都”等。

郑松岩告诉记者,目前福建全省经贸战线正在按照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加快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加强规划引导。福建已着手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产业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划,形成经济区内较为合理的产业集群布局。围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鞋业、轻工、建材、林产、钢铁传统产业,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软件、生物技术及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营造集聚环境。福建把积极营造产业集聚的条件作为培育产业集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效率、完善基础设施等来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硬环境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促进一批大工业项目落地,带动一批配套项目的落地和发展,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加快园区载体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使园区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挥市场自然集聚功能。

构建公共平台。福建改变过去主要对单个企业的服务,转向对整个行业、整个产业和全社会各种类型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技术开发基地、技术信息服务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联合,构建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产业专门人才和技术工人培训基地,提高产业工人素质,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完善银企会商制度,建立银企互动平台,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专业市场,整合和利用各类会展资源,创立会展品牌,推动企业营销联盟建设,构建市场营销平台;加快建立为产业集群服务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现代物流平台;培育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信息交流、国际合作等服务。(完)

培育龙头企业。福建以培育龙头企业来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努力提高产业配套率。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塑造区域品牌。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福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政府给予奖励。鼓励名牌产品企业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推介力度,共创区域品牌。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完)